“观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区别在哪?

时间:2023-04-19

为什么有“观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两种叫法?

“观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区别在哪?

观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指的是同一个佛,只是叫法不同。这是前提,但是对于观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的不同称号,有两种说法。其中之一是全名。人们认为观音菩萨是简称,全称是观世音菩萨。观音是鸠摩罗什旧译,玄奘新译是观音。这是同一个梵文词的不同译法,中国简称观音。二是忌讳说,在唐代,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忌讳,后人称其为“观音菩萨”。所以两者指的是同一个佛,但从字面上看,有些人认为略有不同。

菩萨。看就是看。音就是听。菩萨无处不在,时时见闻世间言行。观音。观因(音)就是看现在的果,无论好坏,都是过去种下的因。所以种下善因。常言道: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所以,世间多有遗憾的人。观音和观音从字面上看,后者还是有些“定见”的。

正观音,又名圣观音。六观音之一。密宗称为圣观音,天台宗称为大慈观音。正观音没有千手千眼、马头、十一面、十八臂等不同的容貌,正观音的标准形象是一脸二臂,形象柔美。常见的形象是站在或坐在莲台上,表情端庄、慈祥、慈悲。身着丝绸,天衣,饰有胸饰、手镯、项链等。手势如下:

“观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区别在哪?

1、左手屈肘挺胸,拇指尖搭在食指尖上成圈,其余三指垂直,做大悲大勇之势,右手拿着一个干净的瓶子;

2、左手执莲花,右手结大悲大勇之势;

3、.将双手放在胸前和脚上,形成法印或阿弥陀佛定义印

4、双手合上法印。

观音两侧,各有龙童子龙女幸相助。供奉的观音像,多为女性面容,身着白衣,面容与中国古代女性形象颇为相似。四川省安岳洞内有一尊明代观音圣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观音的六种艺术造型:一种是杨柳观音,左手执净瓶,右手执柳树,代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二是观音端坐在荷叶或莲花宝座上,寓意慷慨大方、有求必应。三是观世音菩萨持经,执持经文,如念诵经,想象金榜题名,成就一切愿望。四是龙头观音,践踏龙头妖,象征子孙平安健康。五是闲观观音,坐彩祥云,走来走去,预示着财源广进,生意兴隆。第六尊为圆光观音,身后有圆形圣光,寓意沉着、坚定、稳重、成熟。

“观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区别在哪?

六观世音菩萨:指观世音菩萨化六界众生时的六种变化。天台宗六观音是:大悲观音、大悲观音、无畏狮子观音、大普照观音、天人夫妻观音、大梵天观音。东密六观音是:圣观音、千手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持准提观音、如意轮观音。

释无畏印:佛教手印之一。右臂举于胸前,与身体略呈直角,手指自然向上伸展,掌心向外。意思是“平静,平静”。它象征着无畏地布施一切众生。

阿弥陀佛顶印:又名“大观智顶印”,简称“顶印”。是阿弥陀佛的印记。手掌放在肚脐下方,右手叠放在左手之上,两拇指相碰。

“观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区别在哪?

普世门(德王观音)

德王观音坐在岩壁上,右手持菩提叶,代表三十三次转世梵王之身,象征官禄。

《法华经卷七普门品》云:“应度梵王身者,即为法应现梵王身者。”

梵天王是五彩世界的主宰,功德不凡,所以被称为功德王。流传于世间的法相是端坐在岩石上,左手置于肚脐前,右手执柳树。呈现贤王之姿。德王观音因化身梵天王而得名,故又称“梵王观音”。

《法华文集》中提到大梵王“以德立名”,因光荣非凡,被称为德王。梵王即色界王,指色界初禅天的大梵天王。

第一禅包括梵天、梵符天、大梵天三日。梵天指梵天中的普通梵天;“梵文”是贞洁、贞洁的意思。

梵天王清净自在,是色界之王。梵天王可以统治和主宰人间的一切,地位崇高,是六界之首。

观世音菩萨知此等众生,非凡夫身性所教解脱,故化大梵王相,令其如法修行,得究竟解脱。

清净:身三、语四、意三,无漏业、恶业,谓之清净。

1、身业清净: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身所为,一切恶法皆能挡。

2、口业清净:无谎言、无欺骗、无恶口、无轻言、语重心诚者。

3、心业清净:无贪、无嗔、无邪见、克制身心、无不正常的念头。

活在世上,每个人都在寻找幸福,问题。

佛说:快乐不是笑声所产生的快乐,而是心明如镜,无忧无虑,少欲少事少业,清净心才是真正的快乐。

三十三尊观世音菩萨像所代表的意义,列前十尊,开悟众生,满怀慈悲,行走娑婆世界,救度众生,圆满善业——《观世音菩萨》。

学佛的人,首先要自律,认真修行。常念佛号【念佛使心不乱,心不乱】可以与诸佛菩萨沟通,加持启发智慧,即有本事利他,解脱代表观世音菩萨解决众生问题。若人人皆能修此心,则千处祈请,家家有观世音菩萨。

“观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区别在哪?

隐喻:

观音故事《高僧传》东晋法显西行,从世子国到叶瓦提,东行两天。风很大。观世音菩萨心想:“我远行求法,愿大神归江,寻得即止。”昼夜大风十三日,可安抵岛。法显回国时,途中遇上黑风大雨,他也专注于观世音菩萨,最后到达长光区的崂山,也就是青岛的崂山。法显道:“不顾性命,浮回海中,难度更大,幸得三位威灵相助,才免于危难。”天竺请那巴多罗来中国。风停船停,无淡水。老师教大家一起呼唤十方佛和观世音菩萨来救度众生。后来,他在江南讲经时,因语文不好,一头雾水。拜完观音后,白衣人梦见自己换了头,表示从此一帆风顺。在。玄奘西行途中,在磨合岩遇到大冰碛,方圆八百里,无飞禽走兽,无水草。他在酷热中迷路了,他的骨头暴露在野外。这个非常困难。法师念观世音菩萨和《般若心经》驱鬼求助。跟随他的胡人心念不同,纷纷举刀要杀,玄奘立即念观世音菩萨,止住邪念。一路上,五天四夜没有一滴水,人马都躺下了。玄奘向观世音菩萨默祷:玄奘此行不求名利,只求闻无上法。就这样,到了第五个深夜,一股冷风忽然袭身,冷得像洗了冷水澡,看得身体疲惫,眼睛发亮。他的马能走,走了十多里路突然岔开,他不能停下来,忽见绿草数亩,众人和马都得救了。玄奘孜孜不倦游历印度,寻求真理,研究佛性,但印度的只知佛性之说与中国所传仍有差异,于是祈求观世音菩萨解惑。从那烂陀寺到嘎布加兰孤山,参拜了雕刻在巍峨山洞、陡峭岩石上的湛坛观世音菩萨像。跪拜菩萨在留期间发三愿,并以花藤立三愿:1、愿学成后,平安归国;2、愿今生见十多公随行,慈世菩萨;3、因圣法故,世间有无佛性者。“

敦煌遗书》史力济《唐三藏赞》“……观世音菩萨欲成真”即指此。

《华严经·入法界》记:“庄僧啊,从他的额头上,有千亿梵天。相貌庄严,世界无比,威严平静。他的声音很美,叹息佛法,感叹佛功德,加持一切菩萨,能为一切众生做许多事,遍遍十方世界。」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与过去的古佛一样,随便出现,世间一切智慧,岂能测得!

“观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区别在哪?

德旺观音

唐朝时,淮西发生叛乱,朝廷派兵镇压,多次被击败。当地百姓深陷战火,民不聊生。时任朝廷小吏的裴度到观音寺烧香求签。观世音菩萨现身为“梵王”,以灵莲授意裴度平叛,救民于水火。裴度赢回来明朝后,宪宗皇帝追封晋国公,赐上主尊号。为感谢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慈悲,裴度在淮西建观音德王庙,以保佑百姓。

赞曰:往德王观世音,性清净妙,香光恒;智慧觉悟,佛意寂静,梵王身相应显现。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