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最有效的正确念佛方法

时间:2023-04-25

最简单最有效的正确念佛方法

(一)高声念:

  若神志昏沉,或妄想纷起时,即振作精神,高声念佛,念到数百声,自换一番境界。业报差别经云:“高声念佛有十种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惊怖。三、声遍十方。四、三途息苦。五、外声不入。六、令心不散。七、勇猛精进。八、诸佛欢喜。九、三昧现前。十、往生净土。‘若长用高声,恐伤元气,致喉痛音哑,不宜久行。

(二)低声念:

  若精神散失,或劳极疲倦时,即收敛神明,低声细念。或随人境好恶而轻重之,当沉大雅重,俾两肩之人隐闻。若长用低声,恐易昏沉,反起思虑。候气息完固,精神勃兴,人境无碍时,便可高声念佛,使天神欢喜降护,鬼畜闻声解脱,其功弥深。

(三)金刚念:

  若心气不适,或人地有碍,高声低声均觉不便时,但动口唇半明半默念,绵绵密密,声在唇齿之间,咒家名为金刚持也。不拘多少,须字字从心里过,句句从耳里入,自易心定。

(四)默念:

  若高声低声均不相宜,金刚念仍嫌著迹;或秽处及大小便时,不宜出声念,即系心一缘,无声默念。微以舌根敲击前齿,心念随应,音声历然,声不越窍,闻性内融,心印舌机,机抽念根,从闻入流,反闻自性,是三融会,念念圆通,久久遂成唯心识观。惟女人生产时,宜出声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决无苦痛难产血崩等患。因默念心力小,故感应亦小,或致闭气受病也。

(五)记数念:

  若防懈怠,须一串数珠不离手,一声佛号不离口,念佛一声,手过一珠,念得分明记得分明。单念四字,勿杂六字,以四字易成片也。或在阿字上过珠,或在陀字上过珠,划定规模,不得错乱,此借珠束心之法。或昼夜十万声,或五万三万声,初少定数,随后渐增,克定课程,不得缺少,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可,不记数亦可。若静坐养神,不宜掐珠,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必受病。

(六)摄心念:

  若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先至诚恳切,摄耳谛听,无论出声或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明明白白,如是摄心,妄念自息。如或末息,即用十念记数法,从一句至十句止,又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若难十句直记,或分两气,从一至五、六至十。若仍费力,当从一至三、四至六、七至十,作三气念。惟凭心记,不可掐珠,则全心力,施于一声佛号,妄念无从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行住坐卧,皆无不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

(七)静坐念:

  若静坐时,先以左足押右股,后以右足押左股,令两足掌仰于二股之上,名跏趺坐。手亦右押左,两掌向上,大指相接,安于脐下跏趺上,名弥陀手印,亦名法界定印,能除一切妄想。如年老骨硬,半跏或端坐亦可,只要身体端正,不动不摇,合眼闭口,舌向上颚,想己身在圆光中,默观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默念一声。方便调息,不缓不急,随其呼吸,心息相依,行住坐卧,皆可行之,常自密持,勿令间断,此宝王随息法门也,摄心既久,息念两忘,即此身心与虚空等,久久纯熟,心眼开通,三昧忽尔现前,即是唯心净土。

(八)睡眠念:

  若睡眠时,宜右侧卧,右手枕头,左手安左股上,名吉祥卧。观想己身合掌跪在佛前,恭敬默念。不可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床头如有时钟,借以助念更妙。纵令昏昧,系念而寝,觉即续之。一生睡眠,耗去光阴大半,如此摄心念佛,是废时利用,功效最大,必于梦中得见彼佛,梦之不已,三昧成焉,面睹玉毫,亲蒙授记,万无一失也。

(九)追顶念:

  若要一心不乱时,即执持四字佛名,一句顶一句,一声追一声,不可高声伤气,或逼气动火:不可默努伤血,或轻松养识,沉静堕昏。亦非穷年累月宽念得来,或念到老死才著紧成功。只在健时猛念一日,极力追顶,无少憩息,猛之又猛,情识一断,便无心可乱,即名为一心不乱也。若一日不成,将养一日再念,或连念二日,消停再念。或连念三日四日以至七日、一七不成,调养精神,七之再七,以必得一心不乱为期耳。

(十)临终念:

  一句佛号,朝念暮念,行念坐念,乃至终日终年念念不休者,无非为熟此临终之一念而已。因此一念,所系甚重,牵魂引魄,造命生身,莫不由此,念善上天堂,念恶下地狱,念魔便成魔,念佛便成佛。若非平时常念多念,熏习熟利,及临终时,早已忘失念佛之正念,仍随多生习熟之善恶等念而去矣!轮回六道!危哉危哉!

  佛说:”人积善行,死无恶念,如树西倾,倒必随西。’故平时念佛,要作临终时想,不得贪生怕死。当念此身即非我有,遑论亲属财产。前路茫茫,归宿何方?惟有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始是安身立命之处。时时如此存心,万缘自能放下,一念自然提起,何患净业之不成耶?才有疾病,便念无常,一心念佛,期生净土。

  于此身命世界及一切事务,慎勿思念贪恋,偶一念及,但急念佛,只此一念,更无异念,决定往生。命若未尽,自得安宁,当存自存,当死须死,但求往生,切勿疑虑,百劫千生,在此一举,努力直往,更勿犹豫!须知平生不知念佛,甚至作诸恶业,应堕恶道,如张善和等五逆:(一、出佛身血。二、破和合僧。三、杀阿罗汉。四、杀父。五、杀母。)十恶:(杀生、偷盗、邪淫、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贪欲、嗔恨、邪见。)临终地狱相现,遇善知识教以念佛,至心具足十念,乃至未满十声称南无阿弥陀佛者,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即见化佛接引,往生极乐,况无逆恶等罪,一向念佛者耶?但此系宿种今熟,否则,恐为业障所牵,善友难值,病苦所逼,正念难成,十念虽易,实难幸致。当趁身强健,勇猛精进,早备净土资粮,以免临时自误。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