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念佛?关于念佛的七个问题

时间:2023-04-27

为什么要念佛?关于念佛的七个问题

为什么要念佛?

  佛是觉者的意思,念佛就是让心保持觉醒。散乱时,念佛收摄身心;生气时,念佛调柔自我;得意时,念佛消融自我;生病时,念佛安定身心……从念心外的佛到念自性光明,佛号就像一把钥匙,既能开解生命每个阶段的疑惑,也能贯通究竟甚深的法义。念佛是佛陀送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礼物,是一切法门的根本。

  试问,如果不念佛,又如何学佛成佛呢?以上还仅是就念佛法门的通途意义来说,若单就净土法门来谈念佛,则念佛就好像是卫星导航一样,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会一路引导我们用功的方向。

  若我们平常就以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为依归,当心念相续不断,念念都在佛号上,无论身心达到怎样的境地,都只管一心念佛,必能满愿,往生净土。

经常听别人说念佛法门“三根普被”,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说念佛法门乃是不论何时何地,不拣根机,人人都能契入的法门。一句佛号本身贯通了高低深浅的法门:

  初学佛者可以在阿弥陀佛的慈忍、宽容中安顿身心;净土行者可依着阿弥陀佛的愿力归向净土;禅修者也能透过念佛禅观返归自性,即便是原本不修念佛法门,遇到生命困顿、挫折,或修行停滞不前时,都能随时依着一句佛号来提振自己,继续用功。因此,念佛法门能够普遍利益上中下根的众生,是真正的“三根普被”。

除了念阿弥陀佛,也能念其他的佛菩萨吗?

  佛教的修行法门是门门互通的,念佛可以涵盖念一切佛菩萨的圣号,并不单指阿弥陀佛。而佛国净土也是多至不可计数,并非只有念阿弥陀佛才能往生西方,念观世音菩萨也能够往生。

  只不过,因为阿弥陀佛发愿救度一切众生,只要至心称念名号,乃至临命终时十念亦可往生,不拣根机,相关经典中也明确教导人如何修行净土法门,方法简单,因此广为流传。

  很多人不清楚“阿弥陀佛”的“阿”字应该念“a”还是“e”,担心念错了无法往生。其实佛教的一切修持都以心为主,音声是其次的,所以念“a”还是念“e”并不会影响修行的成就。

  现在以念“a”音的居多,不过《弘一大师临终法要》指出,历代的高僧大德如莲池大师、憨山大师,乃至近代的印光大师,都是念“e”,这些祖师的道业有目共睹,因此习惯了“e”音的读者也不用刻意纠正,只要在道场共修时能随顺大众不起烦恼即可。

修持净土法门除了持念阿弥陀佛的圣号,还需要做什么呢?

  《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之一,就是我们要多多培福,积功累德。

  《阿弥陀经》中的“善根福德因缘”,具体可以对照《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所提到的“净业三福”来理解: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这三种福是佛弟子修行的基本态度,其中也就涵盖了六度,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做起,累积善根福德因缘,也就是实践《阿弥陀经》总摄万行的菩萨道精神。

念佛是老人的事吗?

  一般人总以为学佛,尤其是念佛法门的修持,是老人家的事。因为他们年纪大了,生病或临命终了,才需要念佛求生西方。事实上,这是一种十分严重的错误认识。

  首先,念佛并不仅限于求生西方,也是在透过佛号忆念佛陀的功德,以求与佛菩萨的悲智合一,用佛心、佛眼去看待和帮助众生。

  其次,单就念佛求生西方来说,也并不是到了一定的年纪再念都“来得及”的,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如果没有能够达到一心不乱或是念佛三昧,谁都没有把握说自己命终八苦交煎之时还一定能够把握得住心念,提起佛号,并且念念分明。

  因此,还是越早努力越好,如黄檗禅师所说:“万般事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办,这场狼藉如何回避?前路黑暗,信采胡钻乱撞,苦哉!苦哉!”

什么是“禅净双修”?

  念佛是为了求生净土,参禅是为了明心见性,而这二者并非互相违背的——明心见性者同样应该求生净土,发愿往生者通过念佛也可以明心见性,这就是禅净双修。

  以禅师身份最早弘扬净土法门的,首推曾经住持过灵隐寺的永明延寿禅师。他不仅主张禅净融合,而且特别强调修持禅宗的行者千万不要轻视净土法门——因为禅宗修行之人并非人人都可以现生开悟,若更兼顾念佛法门的修持,便可在往生西方花开见佛后,亲闻弥陀说法而彻悟自心。

  正因为他对于禅净二宗的突出贡献,身为禅门法眼宗三祖的他,也被推尊为净土宗六祖,是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善知识。

念佛有哪些方式?应该如何持念佛号?

  古来祖师总结念佛的方法,不出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这四种。而四种之中最易入手却也是圆顿了义至极的,当属持名念佛。持是受而守之,也就是屏除杂念,声声句句口宣“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或“阿弥陀佛”四字圣号,念念相续。

  具体到持名念佛的方法,也不限于一种,可以手持念珠或计数器计数念佛,也可以高声称念佛名,还可以在静坐时默念佛号。近代高僧印光大师大力弘扬念佛法门,并提出了“十念记数念佛”:当念佛时,从称念第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到第十句“南无阿弥陀佛”,每念一句,必须清楚分明,到第十句念完,再从第一句开始记数。

  如此从一到十,周而复始,循环不断,不用掐珠,唯凭心记,很能摄心。此外,念佛还需要持之以恒,可以当做自己的定课,每天固定时间念佛,或是为自己订下目标,从数千到数万皆可,总以日日坚持不断为要。更进一步,最好行住坐卧都在持念佛号,如此则念念相应念念佛,自己实际上也就如同身处极乐世界之中一样。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