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师的一生:陈家的第四个儿子,13岁出家,62岁圆寂

时间:2023-06-20

玄奘法师的一生:陈家的第四个儿子,13岁出家,62岁圆寂

玄奘出生于602年,在河南省洛阳附近的陈留县,是陈家的第四个儿子。

他13岁时出家,进入他的兄长“长捷法师”所在的洛阳净土寺。622年玄奘20岁,接受具足戒,从此被认为是一个合格的僧侣。

在隋唐王朝交替混乱之时,玄奘离开长安,来到四川。623年他21岁,唐朝安定,于是他再次返回长安。

这期间,玄奘师从各地的高僧,寻求《瑜伽师地论》原典,下定决心去佛学发源地印度。

629年,玄奘27岁,他悄悄从长安出发,经过漫长的旅途,最终达到印度。30岁,在那烂陀寺,玄奘师从戒贤,学习研究以唯识学为中心的理论,在印度各地求法和探寻佛迹。

玄奘法师的一生:陈家的第四个儿子,13岁出家,62岁圆寂

645年,玄奘43岁,他结束了17年的留学生活,回到了长安。

回国后受到唐太宗的热情欢迎,自此以后,他开始根据敕命翻译佛典。当时回国后的玄奘,作为负责人开始了翻译经典的工程,并在翻译经典中度过后半生。

玄奘携梵文经典520匣、657部回到长安。他渊博的学识和出众的才能,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于是唐太宗希望玄奘能够还俗,来辅佐他的政务。但是玄奘婉言辞谢,希望能够专心翻译经典。

因此,唐太宗就把长安的弘福寺禅院,指定为翻译经典的场所。他46岁那年,在长安建立了大慈恩寺,成为上座,专心翻译佛典。

玄奘法师的一生:陈家的第四个儿子,13岁出家,62岁圆寂

玄奘进行翻译的地点有几个:

  • 长安的弘福寺禅院

  • 大慈恩寺翻经院

  • 洛阳的积翠宫西明寺

  • 太宗的离宫坊州玉华宫

其中规模宏大的大慈恩寺最为著名。648年,当时的皇太子李治,为了祭祀其母亲文德皇后,将隋朝的无漏寺改建而成大慈恩寺。

位于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是玄奘为收藏从印度带回的经典和舍利而修建的。大雁塔当初有5层高,大约六十米。武则天时期曾改建,成为10层高的塔。后来经历了战火,再次改建,成为现在四角7层、高64米的塔。

大雁塔是唐代艺术的宝库,从中可以了解到唐朝的一些往事。

玄奘法师的一生:陈家的第四个儿子,13岁出家,62岁圆寂

当然,进行翻译这项工作的,不仅仅是玄奘一个人。

玄奘一共带回657部梵文经典,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将这些经典全部翻译成汉译本,必须要一个团队来共同完成,而且团队内的分工极为重要。

笔受:负责将玄奘口述的译语确认后记录下来;

证义:负责研究将梵语译为汉语的译语是否正确,辅佐总负责人玄奘;

缀文:负责将译语统一;

字学:负责研究梵语的音译语是否恰当;

证梵语梵文:负责将翻译好的译文和原文相对照;

手书:负责将翻译好的译文抄写下来。

从以上分工就可以看出来,翻译经典这一工作需要一个团队才能完成,而且分工协作非常重要。

玄奘法师的一生:陈家的第四个儿子,13岁出家,62岁圆寂

玄奘法师所译经典中最为著名的,就是600卷《大般若经》,和1卷《般若心经》。除此之外,他还亲自翻译了与法相宗、俱舍宗相关的经典。

在中国经典翻译史上,玄奘的翻译可谓是开创了新的时代。

玄奘以前的翻译被称为旧译,玄奘的翻译被称为新译。玄奘翻译的特点是逐字逐句正确译出,而旧译的代表鸠摩罗什的翻译并不忠实于梵本原文,更多的是追求一种流畅华丽的文体。

玄奘让弟子编纂的《大唐西域记》12卷,成为了描述当时西域和印度情况的重要资料。

664年,62岁的玄奘圆寂,墓地在西安的兴教寺。

玄奘法师的一生:陈家的第四个儿子,13岁出家,62岁圆寂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