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递的智慧:让你放下的不是原谅,而是你的慈悲

时间:2023-06-20

佛陀传递的智慧:让你放下的不是原谅,而是你的慈悲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时间就是金钱”。

现实也的确如此,人们追求物质的节奏越来越快,现在比十年前快了10%,如果这样继续快下去,我们可能连休息时间都保证不了。

不过不少人也开始发现,即便现在每天如此忙碌,却没有预料到的安逸,反而越来越不快乐。而且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也会发生,比如奶粉、鸭蛋事件。

尤其当科技掌握在不信因的人手里,他们为了满足自己膨胀的欲望,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这是很可怕的现象。

之所以会这样,是人们对生命的思考越来越少了,人心纷纷投向名和利,那么解决之道在哪里?

佛陀传递的智慧:让你放下的不是原谅,而是你的慈悲

1950年,有位19岁的大学生,给爱因斯坦写信提出了一个疑问:

“我不知道是谁把我降生于世,不知道世界是什么,也不知道我自己是什么,我发现自己被束缚在这个宇宙的一个角落,不知道为什么把我放在这里,而不是那里?”

收到来信后,爱因斯坦很快回了信,他肯定了这个年轻人的思考,但同时又告诉他,这样提问不可能有合理的答案。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活着,重要的是问自己怎样度过一生,这才合情合理。”

他认为答案应该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满足所有人的愿望和需要,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若想达到这一目标,他说“需要大量的自觉思考,和自我教育。”

爱因斯坦认为,古代东方贤者们的思想,可以解决人生的问题。这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佛陀。

佛陀传递的智慧:让你放下的不是原谅,而是你的慈悲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佛陀的理念都适合每一个人,永不过时。

比如说“慈悲”,佛陀的慈悲遍及任何众生,不论人或是动物。有人认为植物也有生命,佛不让杀动物,对植物也该如此。其实动物和植物的差别很大,二者虽然都叫生命,但植物并非由五运组成。

人的天性中,与生俱来就有悲悯心,即使不幸福,可当看到一个众生被残害,也会自然流露出不忍。

所以,佛陀的慈悲观很适合人类,纵然科学再发达,也不可能离开它。

慈悲引申出来的,比如佛陀对修行人的教诲:“人若打我,我不还打;人若骂我,我不还骂;人若嗔我,我不还嗔;人若毁我,我不还毁。”

这种处事的原则,就是非暴力,人类需不需要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有人认为这样做太懦弱,被欺负就应该反抗,其实,以暴制暴只能让争斗升级,安人才是解决争端的最佳方式。

甘地曾说:“我的价值观很简单,真理非暴力,所以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慈悲都是需要的。”当然,慈悲是一种境界,不是每个人都有,只有明白了为何要慈悲,怎样拥有慈悲,才能真正做到慈悲,坦然放下。

人生中所有的磨炼,都可以加速圆满,可惜的是,这种理念当今很少有人懂得。

佛陀传递的智慧:让你放下的不是原谅,而是你的慈悲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