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罗汉故事:佛陀递给周利槃特一把扫帚,让他诵念“除垢”二字

时间:2023-06-20

五百罗汉故事:佛陀递给周利槃特一把扫帚,让他诵念“除垢”二字

【周利槃特尊者】,十八罗汉之第十六尊,意译为小路、路边生。

周利槃特的前世是个颇有修为的僧人,精通佛典,修持也很用功,按说会得到很好的果报,然而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生性齐啬,虽然掌握了很多知识,但只是存在心里不肯传授给别人。

后来,在他生命垂危之际,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穷其一生努力探求佛法知识,然而却没能派上用场。

既然生前不能利益众生,死后又有什么用呢?然而他悔悟得太晚了,还没来得及想明白,就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由于死的时候,悔恨的心情遮蔽了周利槃特的智慧,转生到今世,他变得鲁钝无比,周围的人都将他当作傻子看待。

五百罗汉故事:佛陀递给周利槃特一把扫帚,让他诵念“除垢”二字

成年之后,父母将他送入僧门,虽然他也像别人一样诵经念佛,可是却好比鹦鹉学舌,并不知道念的是什么。

在寺里呆了二十四年,依然一无所知。有一天,师兄弟们见他呆呆傻傻的样子,就取笑说:你整天诵经,能不能为我们诵一首偈啊。

他嗫嚅了半天,连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而且越急越紧张,嘴巴都哆嗦起来,师兄弟们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大伙的笑声刺激了周利槃特,他心中似有所悟,突然感到羞愧难当,扭头跑了出去。他蹲在寺庙的门口,继续用力地思考,然而还是一无所获,禁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正哭得起劲,佛祖突然来到他的面前,佛祖问明原委后,知道他的心智已经有所萌发,前世的罪罚将满,便递给他一把扫帚,让他每天在清扫寺院时诵念除垢二字偈,如果忘掉偈语,看到扫帚就可帮助他重新记起。

五百罗汉故事:佛陀递给周利槃特一把扫帚,让他诵念“除垢”二字

周利槃特加把佛祖的话牢牢记在心里,每天天不亮就起身扫地,口里不停地念偈。

有一天他正在扫地,发现扫帚已经不太好用,他低下头去察看磨秃的扫帚,一瞬间,忽然领悟了二字的真谛:就是清净的意思,就是束缚身心的邪念。

他这才明白,佛祖给他这把扫帚是训诚他扫除心中的邪念。

从此,周利槃特心中一片明亮,过去的智慧像溪流一样涌入他的内心。他勤奋修持,热心传法,得到了同门僧众的嘉许。

五百罗汉故事:佛陀递给周利槃特一把扫帚,让他诵念“除垢”二字

【师子比丘尊者】,原本是中印度国的一位王子,在父亲崇信佛教的熏陶下,自幼对佛学兴趣浓厚。

师子跟随第二十三祖鹤勒那出家之后,刻苦研习佛法,勤奋修持,很快在同门弟子中脱颖而出,受到鹤勒那的赞赏。

鹤勒那在暮年之际,将平生全部所学传授给了他,同时还预言师子后半生将有劫难,嘱咐他要见机行事,保护好自己。

师子接过师父的衣钵,开始率领弟子四处传播佛法。当时,蜀实国有五位修禅僧人,悟性过人,能言善辩,然而他们自恃高强,渐渐偏离了正道。

为了纠正他们的行为,师子长途跋涉来到蜀实国,一个人与五僧人论辩,最终以广博的知识和雄辩的口才折服了对方,使他们归附于自己的门下。

五百罗汉故事:佛陀递给周利槃特一把扫帚,让他诵念“除垢”二字

收服五僧人之后,师子并没有马上回去,而是利用这次机会,在蜀实国传播佛法。

有一天,他正在为众人说法,有一位老伯领着个儿童来到他面前,说这个孩子是他的孙子,自降生下来就左手握拳,至今不曾伸开过。

师子将儿童招呼到近前,细细端详,只见他生得眉清目秀,品格超凡。师子心中不禁一动,正要开口询问,儿童忽然将拳握着的手伸开,把一颗光灿灿的珍珠捧给了他。

师子非常惊喜,知道这个儿童与自己前生有缘,便将他收留在自己身边。这个儿童后来成为佛教第二十五祖。

五百罗汉故事:佛陀递给周利槃特一把扫帚,让他诵念“除垢”二字

正当师子全副精力传播佛法的时候,灾难却突然降临了。

当时有一些外教,见师子受到大众的拥护,心生妒恨,便跑到国王那里,诬陷师子蛊惑民心准备造反。

昏庸的蜀实国王听信了谗言,派人将师子杀害了。

白象山有一位道行高深的仙人,他以神通力探知师子蒙冤而死,深表痛惜。当晚,乘着夜色将师子的尸体收起,按照佛教的礼仪,建起宝塔,将师子安葬在塔中。

五百罗汉故事:佛陀递给周利槃特一把扫帚,让他诵念“除垢”二字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