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如何成为民俗的

时间:2023-06-24
腊八粥如何成为民俗的

腊八粥如何成为民俗的

  腊八,我国的传统是要喝腊八粥,说起腊八粥,就不得不说起腊八与释迦牟尼佛祖甚深的渊源。

  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生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出生的年代正值我国春秋时期。本是一国的王太子,后因分别看到了老人、病人和死人,顿时觉得人命无常,想到人纵然活到高寿八、九十岁,荣华富贵也是如同过眼烟云,转瞬即逝。于是,出家修行,经历了雪山修习六年苦行,每天只吃一麻一麦,饿得不成人形,最终认为这种苦行并不是究竟解脱的办法,于是接受了一个牧羊女用杂米和着羊奶熬成的奶粥,恢复了体力,这就是我们后世腊八粥的由来。

  恢复体力后,太子便找到一颗菩提树座下来结草打坐,并发誓愿,如果我不成正觉决不起此坐。果然他在几天内陆续证得了宿命通、天眼通、他心通等六种神通。这也惹得魔王波旬极大的不安,他先用魔军威吓,看到不成,又来软的派出他的三个妖艳的女儿前去诱惑佛但也不奏效。最终,太子在第七天的早晨看到初升的太阳而大彻大悟成就觉行圆满的佛陀。释迦成佛后,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在他八十一岁那年,于娑罗树下示寂入灭。

  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六年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所以说腊八节是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腊八也就成了佛祖的成道日。

  在我国最早提倡吃腊八粥的人据载可能是朱元璋,朱元璋小时曾做过和尚,并且在他没出家前给地主放牛时,因为肚子饿,挖过鼠洞里的杂粮充饥,所以当皇帝后,每逢腊八都会熬腊八粥,一方面是为了敬佛,一方面表示不忘昔日的贫穷而有所奋发。

  不过到了清朝,满族皇帝过腊八节完全只是为了喜悦祥和了,所以每年到了腊月初八北京雍和宫内都会十分热闹,寺中的喇嘛要从腊月初一这一天就开始张罗搭棚垒灶,要事先在后面的万福楼前及其他地点支好六口大锅,等到腊月初七黎明时,就要往大锅里放好各色作料,对上泉水,一直熬,并且在熬粥时,寺中喇嘛还要同时念经祈福,据说这个腊八粥要一直熬24个小时,直到腊月初八拂晓时分方可以出锅。

  同时寺庙都会在这天举行法会,称为成道会或腊八会来纪念佛祖悟道成佛,我国佛教徒在这一天用米和果物煮成粥来供佛,称为腊八粥,后来逐渐演变成为民间习俗。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