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如何获得幸福

时间:2023-06-25
济群法师:如何获得幸福

济群法师

  在这木棉花盛开的季节里,春去夏来,艳阳高照。可即便暑气炎炎,也依然阻挡不了人们前来探索幸福本质的脚步。6月10日下午3点,菩提书院导师上济下群法师在晋江市开讲“心灵创造幸福”。本次讲座还采用了视频进行直播,让不能亲临现场的观众也能聆听清凉法音。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幸福呢?我们一直追求的经济增长、物质丰富,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吗?其实,幸福包含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当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不再让人幸福,那么问题一定出在内心。

  那么,如何从内心寻找幸福呢?导师从以下五个方面为听众们娓娓道来。

  一、如何面对逆境

  生活中,一旦遭遇逆境,如身体不健康,家庭不和谐等等,我们便会痛苦不堪。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心里有恒常的设定,一旦被无常打破,便不接纳。

  导师指出,佛法里讲因缘因果,就是告诉我们,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前因后果。我们只有接纳逆境,才不会被其伤害。只要从调整自身入手,在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慢慢地就会变好。

  佛法告诉我们,世上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一切都有可能,好的事情会变坏,坏的事情也会变好。关键的是,我们要用智慧接纳无常,正确看待顺境逆境,方能“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二、幸福要有福

  福报包含五种,所谓“五福临门”,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身体健康和内心安宁,是获得幸福的重要条件。现代人最大的特点是内心浮躁、混乱,无 法安宁。而佛教被称为“心性之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帮助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我拯救的能力,进而通过修行,摆脱生命的迷惑和烦恼。因此,身心健 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修身养性是人生最好的投资。

  此外,想要幸福就要有福报,这就需要培植福田,即恩田、敬田、悲田。导师说,这是我们源源不断产生福报的发电站。

  三、提高认识,智慧没有烦恼

  看待同一件事情,有些人偏向消极悲观,制造一堆烦恼;有些人偏向积极乐观,常常欢喜。可以说,我们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同时,我们看到什么样的世界,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至于这个影响是好是坏,取决于我们的认识。可见提高认识的重要性。

  导师笑言,拥有智慧,便没有烦恼。佛法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假相,不能执著其中。我们应该建立如实的认识,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因此,有了智慧的认识,人生得意、失意,其实都是好事。

  四、多欲为苦,知足常乐

  外在的幸福是一种感觉,是欲望达成后获得的一种满足感,欲望与幸福感并不成正比。但整个社会都在鼓动欲望并刺激消费,让我们在占有、攀比、竞争的过程中,不断忙碌,形成惯性,失去休息的能力,活得很累。

  欲望还使我们的生存成本越来越高,幸福的成本也随之变高。古人讲“少欲知足,知足常乐”,就是说欲望越少,越容易幸福。

  五、建设健康的心灵

  我们的心具有两面性,有迷惑和觉醒两套系统,它既是痛苦的源泉,也是快乐的源泉。凡夫内心充满迷惑和烦恼,是不断制造痛苦的永动机。而佛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开发内在良性的潜质,通过戒、定、慧的修行,成就智慧和慈悲的品质。最终,幸福会成为一种本质性的存在。

  讲座提问互动环节,听众们踊跃参与,积极提问,时而因为导师的智慧之言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时而因为导师的诙谐之言而轰然大笑。其中,还有人发问:“修 学佛法并不容易,如何系统地修学呢?”导师道,他创办了三级修学,提供一套有系统、有次第、有方法、有氛围的修学体系,可以关注公众号进行了解。

  世事忙忙似水流,每个人最希求的无非是过得幸福,而物质无法解决幸福问题,也未必能带来幸福。我们不能光追求外在的幸福,更要重视内在的幸福。

  短短一个多小时,导师契理契机的精彩开示,如浮华世界里的一股清流,净化了每个听众的心灵。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讲座圆满结束,但追求真正的幸福人生,人们才刚刚开始。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