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传奇:金乔觉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和尚,“就叫地藏吧”

时间:2023-06-28

地藏菩萨传奇:金乔觉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和尚,“就叫地藏吧”

金乔觉已经不再是金乔觉,他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和尚。

那天晚上他离开王宫之后,悄然褪下盛装,换上一套平民服饰,走出京城,向北方而去。

他要再到金刚山,去找寻那位神秘的老僧,跟随他去云游天涯。

那一日,与老僧在金刚山顶邂逅相遇的时候,他忽然明白了,这才是他人生真正的导师;那一日,翻开《金刚经》的刹那,他豁然开朗,这才是他心灵的家园。

于是他翻山越岭,跨过洛东江继续北上,不一日,就来到太白山下。

金城至金刚山有千里之遥,到这里才走了三分之一。因了太白山的巍峨,大路在山脚下被逼得向东转了一个大弯。

冥冥之中,像是有佛菩萨提醒,一心一意赶路的他蓦然抬头,看到大路拐弯处的一块大石头上,赫然静坐着那位神奇的老僧!

地藏菩萨传奇:金乔觉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和尚,“就叫地藏吧”

踏破铁鞋无觅处,蓦然举首,那人却在峰回路转处。

金乔觉惊喜万分,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扑到那块大石头上,一边涕泪纵横,一边拍打着岩石说:你这坏东西,你这坏东西……”

哈哈……”

一阵大笑之后,老僧说道,“你丢下红颜知己,抛弃江山社稷,风尘仆仆赶来,就是为了骂老僧?”

金乔觉实在是太激动了,一时间百感交集,纵有万语千言也难以表达,所以你这坏东西五个字脱口而出。听到老僧的话,他自己也不好意思了,挠挠头,嘿嘿一笑。

老僧一抬脚,从高高的岩石上飘了下来。那的确是慢悠悠地飘落,而不是沉甸甸地下坠,好像那位老僧是空心的一样。

金乔觉上前一步,扑通跪下,说道:师父在上,请受弟子一拜。

地藏菩萨传奇:金乔觉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和尚,“就叫地藏吧”

老僧故意逗他说:五体投地,必有所求。你贵为王子,富有四海,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还有什么可求的?山僧两手空空、身无长物,又能给你什么?

求师父您度我出家。

老僧问:何为出家?

剃发,染衣,受戒。新罗南山有几十座寺院,他小时候在其中玩耍,看见过剃度仪式,甚至能记得举行仪式时念诵的偈子,所以对答如流。

然而,老僧却说:你说的是一般人出家,而大菩萨,并非以自己的剃发为出家,也不是自己披上僧衣就算出家,因为他发大精进心,是为了消除一切众生的烦恼。

金乔觉毅然决然地说:“弟子发愿,要像菩萨那样出家。”

老僧又说:大菩萨发菩提心,即是出家,既然想像菩萨那样出家,你何必非要那剃度形式呢?

地藏菩萨传奇:金乔觉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和尚,“就叫地藏吧”

菩提心,即求取正觉成佛之心。《华严经》说:菩提心者,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佛法。然而,从种子到参天大树,并非易事。

所以金乔觉回答道:在家生活,必然有种种世俗的事务。若是专心修行,则家业荒废;若专心家业,则无暇修行。何况我的情况很特殊,必须剃度出家,才能断绝那些纠缠不清的俗缘,一心向道,早成菩提。

老僧满意地点点头:那好,你随我来。

他跟在老僧后面,来到了太白山南麓的粨粟寺。在一座殿堂里,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剃度仪式所需的物品,好像老僧早就知道他今天一定会来,而且肯定要出家似的。不是么,连事先给他备好的僧衣,也不大不小正合体。

金乔觉换好僧衣,在老僧面前跪了下来。老僧拿起一把剃刀,他生长了十八年的长发飘然而下。

地藏菩萨传奇:金乔觉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和尚,“就叫地藏吧”

落发完毕,老僧为他披上袈裟。他再次五体投地地礼拜老僧后,走到一面铜镜前,看到了一个光着头顶、身披袈裟的自己。

不知为什么,他脱口说道:我今恭敬礼,剃发染衣人。

老僧听后微微一笑,问道:你还记得这句话?

他摇摇头:我并不记得,这话好像是自动从心里流出来的。

“这句话出自《地藏十轮经》,你与地藏菩萨渊源甚深,因此,法名就叫地藏吧。”

地藏?

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

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他反复念诵这句话。从此,他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释地藏。出家人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所以都随之姓

地藏菩萨传奇:金乔觉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和尚,“就叫地藏吧”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