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反观自照明心见性

时间:2023-06-30
证严法师:反观自照明心见性

其实人人本具佛性,并非向外求得

  

有些人整日忙忙碌碌,想求明心见性,其实人人本具佛性,并非向外求得;可是许多人都不觉察自己内在的本来人,仍然向外寻找,结果徒劳往返,浪费了宝贵的人生与所有的心力。

  人世间有许多外境事相、人我是非,我们要藉境、藉人、藉事,好好锻炼自己的心,并且时常反观观自性。若逃避现实,舍离事相,或处处计较,则时时烦恼,不得自在欢喜。

  自性清明,一般人常被外境所转,受习气遮染,慧光无法彻照。唯有反观内心本地风光,系缘修心、藉事炼心、随处养心,才能明净湛然,离苦得乐。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过梅花下,春在枝头已十分。’人,应自我觉醒,在人群中即刻修行。不必弃世遁入深山林内,执迷不悟;或到处参访求道,一无所得。唯有一心不乱,及时把握当下,方能明心见性!

  寻找心灵的故乡‘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情,困扰了人的一生,人的一生也在七情六欲中打转,直到生命的尽头,我们仍然不知‘情’究竟是何物。

  从中国文字的结构看,‘情’字是竖心旁,自然脱离不了心的作用。而佛经上说:‘心如工画师,能著各种色’,‘情’也是一样,可黑可白,可冷可热,可深可浅,可大可小;总之,人情冷暖,千差万别,也令人捉摸不定。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的就是一个情字;‘天若有情天亦老’、‘多情总被无情恼’,为的也是个情字;‘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为的还是一个情字,情之为物,真可说是‘剪不断,理还乱’了。

  ‘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在葬花词中说:‘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痴情男女,百感交加,感怀的只在自己,似乎除了自己,天地间就没有 别人,于是就像温室里的花朵,见不著世面,经不起风浪,不能走出儿女私情的漩涡,只能够深锁春闺,孤芳自赏,难怪要注定成为小说里的悲剧性人物。

  宋朝蒋捷的虞美人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 点滴到天明。’同样是望雨听声的日子,随著年岁的成长、情境的变迁,感情世界也起了很大的变化,从少年的不识愁滋味到中年的客途秋恨,老年的不堪回首,其 间情感的波涛起伏很大,但都不外乎对自己境遇的感伤,又何曾把集中在自身的感怀扩散到天下苍生?所以文人的感情总让人觉得狭隘,跳不出私情的漩涡而自怨自 艾。

  又像‘三国演义’卷前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 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虽然已走出了狭隘私情的胡同,但所持的是一种冷眼旁观世局的冷漠心态,似乎世间的一切纷攘苦痛,都与我无关,如此,逸则 逸矣,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长情与大爱。

  长情要展望未来,大爱要放眼天下,能够展望未来,放眼天下,才不致落入小乘,才能迈向菩萨大乘之道。

  其实,历代名传后世的文人,也并不全在病酒与悲秋中为赋新词强说愁,像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云:‘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 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又如白居易‘新制布裘’云:‘安得万里裘,盖里周四垠,稳暖皆 如我,天下无寒人。’这种关怀天下穷人寒士的长情与大爱,更足表现烁耀古今文豪的伟大慈悲悯人情操。

  谈情要谈长情,说爱要说大爱,大家都在滚滚红尘中被七情六欲所转,所以常常迷失自我,渐失那分天真无邪的赤子之心,只要我们能勇猛精进,不断找寻心灵的故乡,则菩萨的‘觉情’就不难显现了。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