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的修行仪轨

时间:2023-07-01
大悲咒的修行仪轨

观世音菩萨

  行者若未经灌顶授法,发愿修持此大悲心咒,应先于佛前合掌虔诵大轮金刚陀罗尼21遍,即同入坛,易得成验,不成盗法。此仪轨为趺坐结印修法,以期三密相应(手结印、口诵咒、意观想),速得大悲心三昧。

  一、顶礼(三称三拜)

  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

  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一心顶礼过去无量亿劫千光王静住佛

  一心顶礼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神妙章句

  二、忏悔(三遍)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今对佛前求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罪障皆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罪根皆忏悔

  杀害物命我忏悔 不义窃盗我忏悔 非礼邪淫我忏悔 恶口粗言我忏悔

  兴造毁谤我忏悔 嗔恚嫉妒我忏悔 悭吝不施我忏悔 饮食无度我忏悔

  畋猎恣情我忏悔 悖逆父母我忏悔 烧山林木我忏悔 恶视生灵我忏悔

  网捕生雏我忏悔 毁谤三宝我忏悔 轻法慢教我忏悔 破用常住我忏悔

  污梵诬僧我忏悔 汤斫伤生我忏悔 破戒犯斋我忏悔 非理毁用我忏悔

  吾我贡高我忏悔 两舌斗乱我忏悔 愚痴邪见我忏悔 无量罪障皆忏悔

  三、发愿(三遍)

  稽首观音大悲主,愿力宏深相好身。

  千臂庄严普护持,千眼光明遍观照。

  真实语中宣密语,无为心内起悲心。

  速令满足诸希求,永使灭除诸罪业。

  龙天圣众同慈护,百千三昧顿熏修。

  受持身是光明幢,受持心是神通藏。

  洗涤尘劳愿济海,超证菩提方便门。

  我今称颂誓皈依,所愿从心悉圆满。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智慧眼。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度一切众。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善方便。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乘般若舟。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越苦海。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得戒定道。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登涅槃山。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会无为舍。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枯竭。

  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消灭。

  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

  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

  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

  四、称名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十称)

  南无阿弥陀佛(十称)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三称)

  五、观想

  观想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立于面前,于其心间现一月轮,月轮上现一宝莲,莲花上现出观世音菩萨种子字,为白色梵文“赫利”,此梵字放光普照一切众生,遇斯光者,罪障消灭,苦恼解脱。

  六、结手印(四轮金刚手印)

  持手印,观想白色赫利梵文在心月轮发出光芒普照一切,遇到这个光的众生,罪障消灭,苦恼解脱。第二指扣大拇指,大拇指合并,不能开,第三指头伸直,第四指头略弯曲。(修法后手印举至头顶散去)。(píng)时不可随便结印,不可人前(非修者)结印,修法可用黄布盖住手印。

大悲咒的修行仪轨

手印

  南(ná) 无(mo) 喝(hē) 啰(la) 怛(dá) 那(nà) 哆(duō) 啰(la) 夜(yè) 耶(yē)、南(ná) 无(mo) 阿(e) 唎(lī) 耶(yē)、婆(pó) 卢(lú) 羯(jié) 帝(dì) 烁(shuò) 鉌(bo) 啰(la) 耶(yē)、菩(pú) 提(tí) 萨(sà) 埵(duǒ) 婆(pó) 耶(yē)、摩(mó) 诃(hē) 萨(sà) 埵(duǒ) 婆(pó) 耶(yē)、摩(mó) 诃(hē) 迦(jiā) 卢(lú) 尼(ní) 迦(jiā) 耶(yē)、唵(an)、萨(sà) 皤(pó) 啰(la) 罚(fá) 曳(ye)、数(shu) 怛(dá) 那(nà) 怛(dá) 写(xia)、南(ná) 无(mo) 悉(xī) 吉(jí) 栗(lì) 埵(duǒ) 伊(yī) 蒙(méng) 阿(e) 唎(lī) 耶(yē)、婆(pó) 卢(lú) 吉(jí) 帝(dì) 室(shì) 佛(fó) 啰(la) 楞(leng) 驮(tuó) 婆(pó)、南(ná) 无(mo) 那(nà) 啰(la) 谨(jǐn) 墀(chí)、酰(xi) 唎(lī) 摩(mó) 诃(hē) 皤(pó) 哆(duō) 沙(shā) 咩(miē)、萨(sà) 婆(pó) 阿(e) 他(tuo) 豆(dòu) 输(shū) 朋(péng) 、阿(e) 逝(shì) 孕(yùn)、萨(sà) 婆(pó) 萨(sà) 哆(duō) 那(nà) 摩(mó) 婆(pó) 萨(sà) 哆(duō) 、那(nà) 摩(mó) 婆(pó) 伽(qie)、摩(mó) 罚(fá) 特(tè) 豆(dòu)、怛(dá) 侄(zhí) 他(tuo)、唵(an) 、阿(e) 婆(pó) 卢(lú) 酰(xi)、卢(lú) 迦(jiā) 帝(dì)、迦(jiā) 罗(luó) 帝(dì)、夷(yí) 酰(xi) 唎(lī)、摩(mó) 诃(hē) 菩(pú) 提(tí) 萨(sà) 埵(duǒ)、萨(sà) 婆(pó) 萨(sà) 婆(pó)、摩(mó) 啰(la) 摩(mó) 啰(la)、摩(mó) 酰(xi) 摩(mó) 酰(xi) 唎(lī) 驮(tuó) 孕(yùn)、俱(jù) 卢(lú) 俱(jù) 卢(lú) 羯(jié) 蒙(méng) 、度(dù) 卢(lú) 度(dù) 卢(lú) 罚(fá) 阇(shé) 耶(yē) 帝(dì)、摩(mó) 诃(hē) 罚(fá) 阇(shé) 耶(yē) 帝(dì)、陀(tuó) 啰(la) 陀(tuó) 啰(la)、地(dì)唎(lī)尼(ní)、室(shì) 佛(fó) 啰(la) 耶(yē)、遮(zhē) 啰(la) 遮(zhē) 啰(la)、么(mo) 么(mo)罚(fá) 摩(mó) 啰(la)、穆(mù) 帝(dì) 隶(lì)、伊(yī) 酰(xi) 伊(yī) 酰(xi)、室(shì) 那(nà) 室(shì) 那(nà)、阿(e) 啰(la) 嘇(shen) 佛(fó) 啰(la) 舍(shè) 利(lì)、罚(fá) 沙(shā) 罚(fá) 嘇(shen)、佛(fó) 啰(la) 舍(shě) 耶(yē)、呼(hū) 卢(lú) 呼(hū) 卢(lú) 摩(mó) 啰(la)、呼(hū) 卢(lú) 呼(hū) 卢(lú) 酰(xi) 唎(lī)、娑(suō) 啰(la) 娑(suō) 啰(la)、悉(xī) 唎(lī) 悉(xī) 唎(lī)、苏(sū) 嚧(lú) 苏(sū) 嚧(lú)、菩(pú) 提(tí) 夜(yè) 菩(pú) 提(tí) 夜(yè)、菩(pú) 驮(tuó) 夜(yè) 菩(pú) 驮(tuó) 夜(yè)、弥(mí) 帝(dì) 唎(lī) 夜(yè)、那(nà) 啰(la) 谨(jǐn) 墀(chí)、地(dì) 利(lì) 瑟(sè) 尼(ní) 那(nà)、婆(pó) 夜(yè) 摩(mó) 那(nà) 、娑(suō) 婆(pó) 诃(hē)、悉(xī) 陀(tuó) 夜(yè)、娑(suō) 婆(pó) 诃(hē)、摩(mó) 诃(hē) 悉(xī) 陀(tuó) 夜(yè)、娑(suō) 婆(pó) 诃(hē)、悉(xī) 陀(tuó) 喻(yù) 艺(yì)、室(shì) 皤(pó) 啰(la) 夜(yè)、娑(suō) 婆(pó) 诃(hē)、那(nà) 啰(la) 谨(jǐn) 墀(chí)、娑(suō) 婆(pó) 诃(hē)、摩(mó) 啰(la) 那(nà) 啰(la)、娑(suō) 婆(pó) 诃(hē)、悉(xī) 啰(la) 僧(sēng) 阿(e) 穆(mù) 佉(qie) 耶(yē)、娑(suō) 婆(pó) 诃(hē)、娑(suō) 婆(pó) 摩(mó) 诃(hē) 阿(e) 悉(xī) 陀(tuó) 夜(yè)、娑(suō) 婆(pó) 诃(hē)、者(zhě) 吉(jí) 啰(la) 阿(e) 悉(xī) 陀(tuó) 夜(yè)、娑(suō) 婆(pó) 诃(hē)、波(bō) 陀(tuó) 摩(mó) 羯(jié) 悉(xī) 陀(tuó) 夜(yè)、娑(suō) 婆(pó) 诃(hē)、那(nà) 啰(la) 谨(jǐn) 墀(chí) 皤(pó) 伽(qie) 啰(la) 耶(yē)、娑(suō) 婆(pó) 诃(hē)、摩(mó) 婆(pó) 利(lì) 胜(shèng) 羯(jié) 啰(la) 夜(yè)、娑(suō) 婆(pó) 诃(hē)、南(ná) 无(mo) 喝(hē) 啰(la) 怛(dá) 那(nà) 哆(duō) 啰(la) 夜(yè) 耶(yē)、南(ná) 无(mo) 阿(e) 唎(lī) 耶(yē)、婆(pó) 卢(lú) 吉(jí) 帝(dì)、烁(shuò) 皤(pó) 啰(luō) 夜(yè)、娑(suō) 婆(pó) 诃(hē)、唵(an)、悉(xī) 殿(diàn) 都(dōu)、漫(màn) 哆(duō) 啰(la)、跋(bá) 陀(tuó) 耶(yē)、娑(suō) 婆(pó) 诃(hē)

  八、诵《日光菩萨陀罗尼》和《月光菩萨陀罗尼》(各七遍)

  1、南无日光菩萨(三称)

  南(na) 无(mo) 勃(bo) 陀(tuo) 瞿(qu) 那(na) 迷(mi)

  南(na) 无(mo) 达(da) 摩(mo) 莫(mo) 诃(he) 低(di)

  南(na) 无(mo) 僧(seng) 伽(qie) 多(duo) 夜(ye) 泥(ni)

  底(di) 哩(li) 部(bu) 毕(bi) 萨(sa) 咄(duo) 檐(yan) 纳(na) 摩(mo)

  2、南无月光菩萨(三称)

  深(shen) 低(di) 帝(di) 屠(tu) 苏(su) 吒(zha)

  阿(a) 若(ruo) 蜜(mi) 帝(di) 乌(wu) 都(du) 吒(zha)

  深(shen) 耆(qi) 吒(zha)

  波(bo) 赖(lai) 帝(di)

  耶(ye) 弥(mi) 若(ruo) 吒(zha) 乌(wu) 都(du) 吒(zha)

  拘(ju) 罗(luo) 帝(di) 吒(zha) 耆(qi) 摩(mo) 吒(zha)

  沙(suo) 婆(po) 诃(he)

  九、《诵六字大明咒》(一百零八遍)

  唵(ong) 嘛(ma) 呢(ni) 叭(bei) 咪(mei) 吽(hong)

   十、回向(一遍)

  佛弟子

今所诵大悲咒

遍, 若有功德皆回向给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祈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代弟子将此功德回向给我累生累世及现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和缠身灵,灭除贪嗔痴 慢疑邪见,障消慧显,得生西方极乐净土,花开见佛,不再干扰我的修行、健康、家庭与功德事业。我至诚忏悔: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义之所 生,今在佛前求忏悔。祈请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慈悲加被,令我福慧增长,罪障消除,健康(píng)安,事业发达,财源广进,吉祥如意,恶缘远离善缘来,道心永固, 明心见性。于尽行寿时,能无病苦、无障碍、无颠倒,得生西方极乐净土,花开见佛,祈请西方三圣慈悲接引,阿弥陀佛。

  十一、说明(无须读,了解即可)

  1、大悲咒修持方法出自《大悲心陀罗尼经》,行者应首先学习此经后,如法修行。

  2、《大悲心陀罗尼经》曰:“诵持此神咒者,发广大菩提心,誓度一切众生,身持斋戒。于诸众生,起(píng)等心,常诵此咒,莫令断绝。住于净室,澡浴清净,着净衣服,悬旛燃灯,香华百味饮食,以用供养。制心一处,更莫异缘,如法诵持。”

  3、 宣化上人《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中说:“这个陀罗尼,就是总持《大悲咒》。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也就是总持身、口、意三业不犯。身不造杀、盗、淫, 心不生贪、瞋、痴,口不起恶口、妄语、绮语、两舌。这叫身、口、意三业清净,这才是真正一个诵持陀罗尼者。持五戒,修十善。具十心者,即:大慈悲心、(píng)等心、无为心、无染着心、空观心、恭敬心、卑下心、无杂乱心、无见取心、无上菩提心,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

  附:大轮金刚陀罗尼

  拿(na) 摩(mo) 司(si) 得(de) 里(li) 牙(ya) 提(ti) 维(wei) 嘎(ga) 难(nan)

  打(da) 他(ta) 噶(ga) 打(da) 难(nan) 菴(ong) 维(wei) 喇(la) 及(ji) 维(wei) 喇(la) 及(ji)

  嘛(ma) 哈(ha) 佳(jia) 割(ge) 喇(la) 乏(fa) 及(ji) 里(li) 洒(sa) 打(da) 洒(sa) 打(da)

  洒(sa) 喇(la) 得(de) 洒(sa) 喇(la) 得(de) 得(de) 喇(la) 夷(yi) 得(de) 喇(la) 夷(yi)

  维(wei) 达(da) 嘛(ma) 你(ni) 三(san) 盘(pan) 戛(jia) 你(ni) 得(de) 喇(la) 嘛(ma) 底(di)

  细(xi) 达(da) 搿(ge) 里(li) 牙(ya) 得(de) 览(lan) 司(si) 乏(fa) 哈(ha)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