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山名及观音道场由来

时间:2023-07-04
普陀山山名及观音道场由来

观音道场

  普陀山是淅江省杭州湾外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春秋战国时,普陀山及附近诸岛被称为“甬东”。秦朝安期生、晋朝葛洪等人都先后来此山采药和修炼,后来均得道成仙。汉代时,学者梅福曾来山练丹隐修,故普陀山初名梅岭山。山上长满小白华树,所以也叫小白华山。山东南紧邻一更小的岛屿,悬峙海中,称洛伽山,因此,普陀山又往往连称普陀洛伽山。

  普陀洛伽山之得名并成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确实与佛经有关。《华严经》68卷中记载,稗瑟胝罗居士指示善财云:“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伽山,彼有菩萨名观世音自在。”又云:“海上有山多圣贤,聚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香遍满,众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善财童子受教向南而行,渐至此山:“见其山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林翡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伽跌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众所周知而又极其灵验的大悲咒,就是当日世尊驾临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时,观世音菩萨于世尊前说的。《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云:“一时佛在补陀落迦山,观世音宫殿,宝庄严道场中,坐宝师子座……”经文中的“补陀落迦”及现称的“普陀洛迦”等都是梵语的音译(potalaka),汉语意为“美丽的小白华(花)”。

  但是,佛经中所说的补怛洛伽(也译补陀落迦),本在印度南部海中(玄奘《大唐西域记》有记载),而不是指现在中国浙江的普陀山。

  据明代高僧宏觉国师所撰普陀山《梵音庵释迦佛舍利塔碑》载:“补怛洛迦山者,则普门大土化迹所显,以佛菩萨慈悲因缘故,自晋之太康、唐之大中,以及今上千龄,逾溟渤,犯惊涛,扶老携幼而至者不衰。”据此可知,最迟在晋太康年间(公元280年——289年),普陀山(当时未叫此名)已被信众视为观音菩萨应化圣地。

  梅岑山改称“普陀洛迦”是在唐僧玄奘去西天取经以后的事。“唐初四杰”之一王勃所撰《观音大士赞》中已有:“遥望洛迦之山,稽首聊申歌赞,南海海深幽绝处,碧绀嵯峨连水府,号名七宝洛迦山,自在观音于彼住”等赞偈。而据《传灯录》记载,唐文宗李昂(809--840年)喜蛤蜊,东南沿海,频年入供,民不胜苦。一日御馔,获一巨蛤,刀劈不开。帝自扣,乃张,中有观音像。文宗惊异不已,急令宫监,以金饰檀香盒,贮起来供奉。即召当时德高道隆的惟政禅师入朝请问,禅师对曰:“物无虚应,乃启陛下信心,以节用爱人耳。经云:应以菩萨身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为说法”。帝曰:“朕见菩萨矣,未闻说法!”师曰:“陛下信否?”帝曰:“焉敢不信?”师曰:“如此陛下闻其说法竟!”文宗大悦感悟,誓戒永不食蛤蜊。因诏天下寺院,各立观音像敬奉……“则洛迦所从来也”。(现观音像的蛤蜊现已无存,磐石庵珍藏有现罗汉像的蛤蜊,半个蛤蜊内天然长成十八尊罗汉像,乃菩萨显化不可思议的神异奇迹,是一件无价宝物)

  不久之后,也就是唐朝大中年间(公元848年),有一天竺僧人来到普陀山,于潮音洞前燃指,指尽,亲见观音菩萨现身说法,并授以七色宝石,灵应始启(潮音洞后称观音显圣地)。其言称观音“身长80万亿那由旬,身紫金色,项有圆光,面各百千由甸……其余身相,众好具足,与佛无异……”

  唐咸通四年,即公元863年,日本天台宗始祖最澄大师高足慧锷第三次入唐,从山西五台山请得一尊观音圣像,经明州(今宁波)乘船回国,途经普陀洋面,突遇大风,且海面上出现了数百朵铁莲花挡住去路。虽几经努力,船仍无法前行。慧锷夜梦一僧谓之曰:“汝但安吾此山,必令便风相送。”乃祈祷说,若观音菩萨不肯去日本,那么就在船到之处建寺供奉。话音刚落,铁莲花随即隐去,船飘到了普陀山下的潮音洞,乃敬置此观音像于潮音洞侧,尊称其为“不肯去观音”,山上居民张氏舍宅供奉此观音像,是为普陀山供奉观音圣像之始。至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在张氏宅址正式建“不肯去观音院”,此乃该山最早的寺院。

  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赵匡胤曾派太监来山进香。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钦差大臣王舜封奉旨出使三韩(今朝鲜),遇风暴而望潮音洞叩祷,得以(píng)安济渡。归国后,奏知宋朝皇帝,神宗即赐建“宝陀观音寺”。南宋绍兴六年(公元1131年),宋高宗下令岛上渔民迁出,辟为“佛地净土”。南宋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宋宁宗应主持德韶之请,赐宝陀观音寺圆通殿钱万缗,御书“圆通宝殿”、“两道场”两额,由此钦定为观音道场。

  到了明代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将原来的“宝陀观音寺”敕赐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正式改称为普陀山。元、明、清各朝都对普陀山寺庙进行了修缮和扩建。随着国内外高僧、名宦及善信男女们闻讯而聚,渡海不绝,历代帝王和朝廷也一再扶持、敕赐,帝后妃主、王公大臣们也纷纷供养财物,修建佛像和寺塔,使普陀山佛教日加兴盛,响誉海内外。观音道场在中国除了普陀山,还有陕西南五台观音降龙之处、大香山,浙江天竺山等,都有菩萨示现垂化,且香火不绝,不过以普陀山最为殊胜。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