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让王妃放下一切,只因佛陀的三句话就选择出家?

时间:2025-05-26

波斯匿王的宫殿里,一位容貌绝美的王妃正立于镜前。她的美貌倾国倾城,才华横溢,深得国王宠爱。

可这一日,世尊路过王宫,对她说了三句话,王妃竟放下一切,出家修行。究竟是什么让她做出如此决定?

佛陀说了什么话,能让一个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妃,心甘情愿地舍弃一切?这段佛陀与王妃的对话,蕴含着怎样的智慧?

世人皆说她疯了,可她的选择,却让无数人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波斯匿王刚刚从朝会归来。王妃柳月站在铜镜前梳理着青丝,她肤若凝脂,眉目如画,一颦一笑都令人神魂颠倒。

王宫的侍女们都说,王妃是世间最美的女子,就连落花都会为她的容颜羞愧。远近闻名的画师见了她,都叹息自己的笔墨难以描绘她的万分之一。

柳月的确配得上这样的赞誉。她不仅容貌绝美,还精通琴棋书画,能言善辩。每当波斯匿王为政务烦忧时,柳月总能用睿智的见解为他排忧解难。

许多大臣都说,王妃不仅是王的贤内助,更是国家的栋梁。王宫中的歌姬舞女常常赞叹,王妃的琴艺堪比天籁,书法胜过名家。

就连邻国的使节也慕名而来,只为一睹王妃的风采。

这一日,世尊带着阿难尊者路过王宫。波斯匿王早已皈依佛门,听闻世尊到来,立刻前去迎接。花园里的牡丹正绽放着,芬芳四溢。

柳月也想一睹佛陀真容,便着上最华美的衣裳,跟随国王来到宫门。她心想,以往见过的高僧大德都不过如此,这位释迦族的太子,能有什么不同?

当柳月见到佛陀的那一刻,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佛陀身上散发着慈悲祥和的光芒,与她见过的任何人都不同。

世尊看着柳月,目光平和而深邃,仿佛能洞穿她内心最深处的困惑。园中的花香似乎也为之一滞,连鸟儿都停止了啼鸣。柳月第一次感受到,原来真正的尊贵不在于外表的华丽。

就在这时,佛陀开口说话了。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却仿佛能穿透人心。阿难尊者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似乎预感到即将发生非同寻常的事情。

柳月听着世尊的话语,脸上的表情渐渐发生了变化。原本明媚的眼神变得深邃,娇艳的面容浮现出几分凝重。她的心中泛起阵阵涟漪,仿佛多年的迷雾在一瞬间被拨开。

波斯匿王看到王妃的变化,不禁有些担忧。他还从未见过柳月露出这样的神情。

更让他意外的是,当天傍晚,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柳月来到他的寝宫,向他提出了一个请求。庭院里的梨花随风飘落,宛如无声的叹息。

"陛下,我想出家修行。"柳月的声音很轻,却异常坚定。屋外的梨花随风飘落,宛如无声的叹息。一旁的宫女听到这句话,手中的玉壶"砰"的一声掉在地上。

波斯匿王大惊失色:"你说什么?爱妃,你可是我最宠爱的王妃,宫中荣华富贵、权势地位,你都可以享有。为何要选择出家?"

他的声音中带着难以置信和些许慌乱。"你要知道,这宫中数千佳丽,都羡慕你的地位。你若出家,岂不是要舍弃这一切?"

柳月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陛下,世尊今日对我说了三句话..."

"这三句话究竟是什么?竟能让你放下一切?"波斯匿王急切地问道。柳月望着窗外的月光,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她想起白天佛陀那深邃的目光,那三句震撼心灵的话语,至今仍在她耳边回响。月光下,她的面容愈发清晰,仿佛已经超脱了世俗的羁绊。这一刻,她的心中再无半点犹豫。

柳月缓缓道来:"世尊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美貌如春花,终将凋零;青春似朝露,岂能长存。'"她轻抚铜镜,镜中倒映着她绝美的容颜。

在月光的映照下,她仿佛看到了岁月流逝后的自己。

波斯匿王听后一怔。柳月接着说:"当时我心中一震。我虽知人有生老病死,却从未如此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无常。

我每日精心打扮,爱惜容颜,但再美的容貌也抵不过时光的流逝。就像园中的牡丹,再艳丽也终有凋谢之时。想到这里,我过去的得意与骄傲,顿时烟消云散。"

"第二句是:'世间如梦幻,荣华似泡影。'"柳月的声音越发清澈,"这句话让我明白,我们追逐的一切,不过是虚幻的泡影。

权势、财富、名声,都如同水中月、镜中花,看似真实,实则空无。就像我引以为傲的琴艺、书法,不过是虚妄的执着。

这些年来,我以为自己拥有了一切,其实不过是在梦中作画,画里画外终是空。"

"最后一句是:'放下执着,方得自在;明心见性,始证菩提。'"说到这里,柳月的眼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

我们总是执着于外在的一切,却忘了寻找内心的真实。唯有放下执着,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就像这月光,虽无形无质,却能照亮世间万物。

佛陀的智慧,正如这月光般清澈明净。"

波斯匿王默然良久。他想起自己多年来对佛法的研习,也逐渐理解了柳月的选择。他知道,当一个人真正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任何世俗的欢愉都无法束缚她的心灵。

夜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似乎也在见证这一刻的殊胜。他回想起柳月这些年来的点点滴滴,忽然发现她一直在寻找生命更深的意义。

"你是真的想明白了?"波斯匿王轻声问道,眼中流露出深深的不舍。他知道,一旦柳月出家,这人间绝色就将永远消逝在红尘之外。

柳月点头:"是的,陛下。世尊的三句话,让我看清了生命的本质。美貌会衰老,权势会消散,唯有觉悟的智慧才是永恒。

我已决意追寻真正的解脱。"她的声音坚定而平静,如同月光般清澈。"陛下,您一直是明君,定能理解我的选择。"

就这样,柳月在佛陀的座下出了家,法号"明心"。她的故事在王国里传颂,许多人都惊讶于她的选择。但更多的人被她的决心所感动,开始思考生命的真谛。

宫中的侍女说,出家那天,王妃的面容前所未有的祥和,仿佛笼罩着一层智慧的光芒。

后来,明心比丘尼精进修行,很快证得阿罗汉果。她常常说:"世尊的三句话,让我看到了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那不是容貌,不是权势,而是内心的觉醒与解脱。就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人的心灵也能超越世俗的桎梏。"她的修行故事,开示了无数寻求解脱的人。

这个故事流传千年,启示后人:真正的美丽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的觉悟;真正的富贵不在于物质,而在于精神的解脱。

柳月王妃的选择,诠释了佛陀所说的真理:万法皆空,唯有觉悟才是永恒。那三句话所蕴含的智慧,至今仍在指引着无数人探寻生命的真谛。

后世的修行者常说,明心比丘尼的故事,是对"苦、空、无常"最生动的诠释。她的经历告诉世人,当我们放下执着,真正的快乐和自在就会降临。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