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修念佛还需要受戒持戒吗?

  《华严经》说....
2023-04-27
专修念佛还需要受戒持戒吗?

什么是原始佛教,主要教义是什么?

  原始佛教也叫....
2023-04-27
什么是原始佛教,主要教义是什么?

佛教忍辱法门的五个层次

  佛教讲忍辱法门有五个层次:一、生忍。  当辱境到来时,既无法回避,也不能抵抗,只好让自己强忍过去,这种忍耐往往让人心如刀绞,痛苦万分,故称....
2023-04-27
佛教忍辱法门的五个层次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为何世间行善功胜极乐?  修学净土的善友们都知道往生极乐是修学的最高目标,希望自己能够早得往生,不受世间诸苦。佛又告诫在此世间修学善法远胜于在极乐世界。  如《佛说无量寿经》:....
2023-04-27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佛教的十八界指的是什么?

  佛教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分为根、尘、识三大类根,包括能发生认识功能的六根(眼根界、耳根界、鼻根界、舌根界、身根界、意根界),作为认识对象的六境(色尘界、声尘界、香尘界、味尘界、触尘界、法尘界),和由此生起的六识(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  其中六根属于认识的工具,六尘为六根认识的六种外境,六根对于六尘生起的见、闻、嗅、味、触、思虑等作用即是六识。....
2023-04-27
佛教的十八界指的是什么?

您会拜佛吗?规范的礼佛仪规

大众在佛菩萨面前郑重的许下自己的心愿,  一、肃立合掌恭敬万有。两足尖,口微闭,双掌当胸合十。双目自然向下微微斜视,目光自然温和的注视中指尖,  二、下右手掌开始跪拜,身体徐徐下移,双膝缓缓齐曲,左手掌保持合十状,右手掌随身体协调下移,至双膝刚刚触碰到拜垫时。双膝随即跪于拜垫上,  三、下左手掌继续跪拜。按于拜垫中央左前方,超过右手半掌处,半个左手掌超出拜垫前沿,  四、右手掌右前移轻轻叩头。....
2023-04-27
您会拜佛吗?规范的礼佛仪规

如何供香?供香的方法

  供香之前,应先洗手、漱口,端正威仪,恭敬合掌,眼观佛菩萨光明圣像,思惟佛陀及一切圣众功德,一心诚敬供养,犹如佛菩萨现在眼前一般。  接着,举起所供之香令至齐眉,至心称念佛菩萨圣号。正供香时运心观想:愿以此香供养十方一切诸佛贤圣,普熏无边世界一切众生,共成佛道。  供香之后,恭敬礼佛、祈愿、回向。文章摘自:如瑞法师《普熏诸众生,皆共证菩提》: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瑞法师....
2023-04-27
如何供香?供香的方法

四谛法之道谛四行相

这四相如其次第即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究竟道所摄。即由这圣道是圣者们证得涅槃真义游履的迹路,生起常等的颠倒妄执,此道行善能修治这颠倒心,能趣出离的究竟涅槃,永离烦恼业苦,  前面所说的四谛十六行相观,出世间行相善巧悟入。(二)世间行相有障碍,(三)世间行相有分别,出世间行相无分别。  就是于诸谛中的无常苦等十六种所缘境界,起世间智行相作观察的时候,故世间行相为烦恼所随逐。....
2023-04-27
四谛法之道谛四行相

五位百法是什么?

  五位百法是指大乘佛教瑜伽派对所有万有诸法进行的一种分类,总共有五类一百种。这五类是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
2023-04-27
五位百法是什么?

为什么唐朝会成为中国佛教的鼎盛期?

  唐王朝也很重视佛教。唐太宗曾经下诏在全国建立寺刹,并且在大慈恩寺设立了译经院,延请了国内外的名僧来到这里翻译佛经,宣化佛教,培养了大批高僧、学者。在帝都和各州都开设了官寺,武则天更是下令在各州设立大云寺。佛教僧人也备受礼遇,中国名僧辈出,并且对佛学的研究远远超过了前代,佛教的信仰也深入到了民间。还有大批外国僧侣、学者来我国宣传佛教和翻译佛经,中国也有一批僧人不惧艰辛前往印度游学。....
2023-04-27
为什么唐朝会成为中国佛教的鼎盛期?

全素者误吃荤食怎么办?

多多少少难免遇到误食含有动物成分,或是酒类、五辛成分食物的尴尬情况。有的人的心里可能会觉得不舒服,过度执着清净反成烦恼,不宜过度执着清净度,时时担忧自己吃得不够纯净。这并非说完全不必在意误食荤食,一边吃素食,一边想荤食。认为偶尔开开荤没有关系,很可能从不在意误食。渐渐又恢复肉食的习惯,不要耿耿于怀,  在知道误食荤食的时候,如果觉得有罪恶感。可以默默在内心忏悔自己不小心误食。....
2023-04-27
全素者误吃荤食怎么办?

慧远大师的《庐山东林杂诗》解释

庐山东林杂诗①,慧远。崇岩吐清气②,幽岫栖神迹③。希声奏群籁④,响出山溜滴⑤。径然忘所适⑦。挥手抚云门⑧,灵关安足辟⑨。流心叩玄扃⑩感至理弗隔孰是腾九霄....
2023-04-27
慧远大师的《庐山东林杂诗》解释

全素者误食荤食怎么办?

多多少少难免遇到误食含有动物成分,或是酒类、五辛成分食物的尴尬情况。误食荤食后,有的人的心里可能会觉得不舒服,  过度执着清净反成烦恼,不宜过度执着清净度,时时担忧自己吃得不够纯净。这并非说完全不必在意误食荤食,一边吃素食,一边想荤食。认为偶尔开开荤没有关系,很可能从不在意误食。  在知道误食荤食的时候,如果觉得有罪恶感。可以默默在内心忏悔自己不小心误食,如果是误食动物成分料理。....
2023-04-27
全素者误食荤食怎么办?

出家人应该如何面对生老病死?

善士问:  这个世间上,生老病死是没有人能够避免的,也是避免不了。出家人应该如何面对生老病死呢?星云大师答:  生老病死是每一个人都免不了的,应该要用平常心来看待,不必和它计较,不该来的,它也不来。多少的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避谈生老病死。然而佛教的思想内涵,对生老病死的问题,则是做了很切实的解释和说明。  所谓「平常心是道」,以平常心看待生命的变化,以正念去面对人身的生老病死,也明白生病是正常。....
2023-04-27
出家人应该如何面对生老病死?

释迦牟尼涅槃后,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又经历哪些阶段?

  在释迦牟尼涅槃后的1600多年里,印度佛教在组织上和思想上经历了分化、发展、衰坏、复兴的过程,从思想发展的轨迹来看,印度佛教可以被分为五个时期:  一是原始佛教时期,也就是释迦牟尼创教及他的弟子相继传承的时期。这时,佛教的基本教义是....
2023-04-27
释迦牟尼涅槃后,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又经历哪些阶段?

什么是十波罗蜜?

  波罗的意思是....
2023-04-27
什么是十波罗蜜?

做义工是否会影响修行?有什么好处?

到寺院中挂单做义工,希望能够发心和修行两不误,有的人却觉得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事情,那么做义工是否影响修行呢?做义工对我们自己的修行有什么好处。做义工会使我们福报增长。  在寺院扫扫地、洗洗碗都为我们积累了很大的福报啊,我们修行也是要有福报的,就是在不断积累我们的福报,  当我们依教奉行、放下我执我慢我见、全身心地去做事情时,突然发现自己原来不会做的事情、不能做的事情、没想到的事情。头脑变得更清晰。....
2023-04-27
做义工是否会影响修行?有什么好处?

必须剃度出家才可以解脱生死吗?

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  佛教的宗旨虽在解脱生死。出家虽是解脱生死的最佳途径,出了家的如不实修或修不得法;未必能够解脱生死,不出家的如能修持。也未必不能解脱生死,  小乘佛教是以解脱道为依归的,在家人也可修成小乘的第三果,死后上生色界净居天,  若照大乘佛教的观点来说,菩萨随类应现、到处化身,印度的维摩居士及胜鬘夫人都能代佛说法。真正行菩萨道的佛教信徒。不一定要出家。....
2023-04-27
必须剃度出家才可以解脱生死吗?

念佛用四字还是用六字佛号?功德一样吗?

居士问:师父吉祥,平常念佛该用四字佛号还是用六字佛号?四字与六字佛号功德一样吗?敬请师父慈悲开示,一如法师答:  我们念佛有些念的六字,我们以前统计数字的时候都讨论过,究竟六字与四字是分开统计吗?我就认为念一句佛号,四字也好,一起统计就好了。  首先他讲的平时念佛该用四字或者六字,这个根据个人的因缘,个人的爱好,念六字都好。但是按照祖师大德讲,特别是印光大师讲到我们最初念佛的人。....
2023-04-27
念佛用四字还是用六字佛号?功德一样吗?

弥勒菩萨为什么是未来佛?

  ....
2023-04-27
弥勒菩萨为什么是未来佛?

什么是庄严国土?

  什么是....
2023-04-27
什么是庄严国土?

龙门石窟最大的释迦牟尼佛立像在哪里?

龙门最大的释迦牟尼佛立像在哪里?坐佛一般是禅定、说法和降魔成道像,立佛一般是传法布道和接引往生之人的像,卧佛一般都是释迦牟尼传法49年后的涅槃像。  龙门石窟大型释迦牟尼立佛像仅一尊,莲花洞因其窟顶莲花藻井为龙门石窟雕刻最为精美的一例而得名,面相清瘦,神态庄严,左臂前伸,右臂残;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圆形头光内饰双层莲花,跣足立于覆莲台座上。  有着明显异域相貌的迦叶、阿难两位弟子。....
2023-04-27
龙门石窟最大的释迦牟尼佛立像在哪里?

为什么要学佛?学佛学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学佛?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佛?即真正圆满觉悟宇宙人生之真相,了悟诸法之事理的一切智者。  学佛通俗的说是向觉行圆满的智者学习,学佛的智慧,学佛的慈悲。在思想见解、行为上不断修正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最终让生活变得更加圆满。但很多人说自己学佛以后生活并没有变好,反而觉得学佛以后这也不能做,家人也因此产生各种矛盾与不理解。我们要明白我们所谓的学佛。....
2023-04-27
为什么要学佛?学佛学的是什么?

佛教果位的意思是什么?

  果位就是指修佛时能够达到的境界。在小乘佛教中总共有四个果位,在大乘佛教中共有三个果位,即佛、菩萨和阿罗汉。在现世之中只有一个佛,这个佛就是释迦牟尼佛;而大乘佛教却认为众生都有佛性,每个人都可以成佛,而个人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佛。  小乘佛教中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小乘佛教中的圣者不求成佛,只求能够进入涅槃的境界,然后在涅槃中安住,所以不能够称为菩萨,也不能够成佛。....
2023-04-27
佛教果位的意思是什么?

舍利子是什么?如何形成?分为几种?

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则称为舍利子或坚固子。而在他们死亡时会出现空中弥漫着异香、光柱等各种瑞相,在历史上有很多在高僧、大成就者在圆寂后都留下了舍利子。在其骨灰中发现了许多晶亮透明、五光十色、坚硬如钢的圆形硬物,只有佛门高僧去世火化后才有舍利子,  关于舍利子是怎样形成的?为何又无舍利子产生呢?死后火化了为什么又不见骨灰中有舍利子呢?....
2023-04-27
舍利子是什么?如何形成?分为几种?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