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类型
所谓的....
2023-04-27

四如意足是什么?四如意足的内容
四如意足是基本的佛法,是四种定境,又名四神足或四如意分,是三十七道品的第三科。三十七道品是修道的重要资粮,共有七科,也可称为七个阶段或七个层次,依次为: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加起来一共是三十七项,因此称为三十七道品。在此之前,已经分别讲过第一科....
2023-04-27

舍利是如何形成的?
舍利在梵语中为sarira,译为灵骨,或坚固子,是由修戒定慧之功德结晶而成的。佛、菩萨、罗汉、高僧等,圆寂火化,每凝结有舍利,或如珠状、或如花状,白色为骨舍利,赤色为血肉舍利,黑色为发舍利,亦有五彩舍利。 舍利之所成,是由生前依戒定慧薰修而得,无量功德所成,若是佛舍利,其硬度坚固,难损难坏,菩萨次之、罗汉再次之、高僧坚硬递减。 金光明经舍身品云:....
2023-04-27

为什么要念佛?关于念佛的七个问题
为什么要念佛? 佛是觉者的意思,念佛就是让心保持觉醒。散乱时,念佛收摄身心;生气时,念佛调柔自我;得意时,念佛消融自我;生病时,念佛安定身心....
2023-04-27

积资净障的功效和方法
其中....
2023-04-27

三皈依后需要注意什么?皈依后的基本礼仪和礼节
受了皈依之后,成为佛弟子,我们有没有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和规矩?皈依佛,即不皈依天魔外道。既然我们觉得佛是觉悟者,就不再认同其他外教的大师。如果受了三皈依之后,你觉得其他宗教的神灵或是导师跟佛是一样的,那么你的皈依体就会失去。每一种宗教信仰的见地和行持都是不同的。即不伤害有情。佛陀说法,唯一目的就是令众生离苦得乐,获得生命的圆满与解脱。皈依了法之后,要尊重法则和真理,就不应该去伤害自己和他人。....
2023-04-27

佛教的经变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就将按佛经改编成的讲唱文学叫做....
2023-04-27

极乐世界的清风与娑婆世界的有什么不同?
极乐世界的清风与娑婆世界的有所不同,娑婆世界都是狂风暴雨,虽然也有清风送爽的时节,但是这些所谓的....
2023-04-27

念佛应该怎么念?要不急不缓
此人学佛后很是用功,在一般人见之自然甚好,但释尊视之则不对。怕难持久易生退转。又命上紧至紧到极点,此人谓师不知琴法。释尊问是何故?此人谓琴弦缓则不成声, 释尊谓汝明此方可修道,用功缓而不进,固如琴弦缓不成声,但用功过急非但事不能成,则如琴弦太缓;来了这里拼命地念,又如琴弦太紧易出毛病。常听你讲克期求证,又说要精进,怎么又说急了出毛病呢?精进是不昏沉不散乱,常寂常照要是外头拼命的喊。....
2023-04-27

十二因缘法门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指人们心中无明烦恼,以为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无明,无明是粗细烦恼迷惑妄心,因为有了无明迷惑妄心,所以于诸法本来无我妄执有我,就生起一念爱心,指心法与父精母血的色法,六入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为六根能入于六尘,又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入,譬如眼根能够见色,它就能够感受和触对六尘境界。六根既然领受六尘,便生贪爱之心。....
2023-04-27

什么是戒律,是如何形成的,应如何看待?
什么是戒律?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 ....
2023-04-27

寺院晚课有哪些内容?寺院晚课完整版
寺院晚课有哪些内容? 晚课又叫晚殿,一般是在每天傍晚时分念佛诵经,但因每个寺院的规定不同,其时间也有所变化。晚课内容主要是念诵《佛说阿弥陀经》、《礼佛大忏悔文》、《蒙山施食》,通常合称为....
2023-04-27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马鸣菩萨又称作马鸣比丘、马鸣尊者,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灭度五六百年以后出世的一位大乘论师。根据《马鸣菩萨传》记载,他是胁尊者的弟子,最初在外道当中出家,才识过人,能言善辩,傲慢好胜。胁尊者知道他善根深厚,为了度化他皈依佛门,特别从遥远的北印度来到他所在的中印度,与他进行辩论。结果可想而知,马鸣菩萨辩论失败了。因为两个人有言在先,如果谁辩论输了就要成为对方的弟子。....
2023-04-27

佛教的世尊是谁?
『世尊』是佛的十种名号之一。佛的十种名号分别为: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的十种名号是对佛的通称,比如『释迦牟尼佛』可以称作『释迦牟尼如来』、『释迦牟尼世尊』;『阿弥陀佛』也可称为『阿弥陀如来』。如果单独说佛、如来,并不是确指哪一尊佛。具体到每一尊佛,则有各自的别称,以与其他佛区别开来。比如『药师佛』是专指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
2023-04-27

诵经超度对轮回有没有影响?
既然轮回的现象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为他诵经超荐有功效吗? 根据《地藏经》的说法:诵经的功德,亡者能够得到二三分,储备一些功德资粮,不要等无常来临,才劳驾别人为我们诵经超度,功德毕竟有限。 诵经、超荐对于亡者究竟有什么贡献呢?诵经好像依仗达官显贵的亲戚,彷佛出门旅行需要持带身份证、护照一样,诵经的功德让我们方便往生诸佛国土。众生顽强如磐石的罪业之身,透过诵经功德的慈航普渡。....
2023-04-27

释迦牟尼是怎样涅槃的?
关于释迦牟尼是在什么时候涅槃的,东南亚地区的佛教徒普遍认为是在公元前545年,而我国记载的年代则是公元前486年,与南传佛历相差59年。 根据佛经中的记载,释迦牟尼是在拘尸那伽涅槃的。已经生了重病,和弟子们一起向西北走去,在路上接受了铁匠纯陀供奉的食品,当他走到拘尸那伽河边后,然后在两棵娑罗树之间安置了绳床,他侧身而卧。有婆罗门学者须跋陀罗来向他求佛法,结果被阿难拦阻了,佛陀知道后。....
2023-04-27

文殊菩萨成佛了吗?
文殊菩萨于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早已成佛,号龙种上尊王佛;现在北方常喜世界,号欢喜藏摩尼宝积佛,以菩萨身,化现在娑婆世界;未来于南方离垢心世界成佛,佛名普现如来。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阜宁县太平庵....
2023-04-27

尼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女出家人被称作尼姑?
与....
2023-04-27

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四种类型
所谓的....
2023-04-27

佛教的“戒”是什么?
说到佛法,如来所说一大藏教,无非为拔济众生。而法门虽多,总不出戒定慧三学。即所谓由戒生定,因定发慧。所以欲求获得自利方便,亦须以戒为首要。 我们为佛弟子的人,应本着如来的大悲心肠,对于佛的净戒,处处要有....
2023-04-27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佛教讲究因果,因果里包含着因缘,因果的成熟需要各种因缘的和合才能促成,随缘是告诉我们,既不刻意强求,也不消极被动,而是随顺当下因缘,素位而行,哪一种因缘先成熟,我们就向哪一种因缘靠拢。因缘没到,不着急、不强求;因缘过去,不沮丧、不牵挂。摘自:【佛说无量寿经】讲记: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本源法师....
2023-04-27

佛教的四谛是指什么?佛陀对四谛学说的三次讲解
即苦、集、灭、道。....
2023-04-27

拜佛对身心有何好处?拜佛的好处和作用
拜佛对身心的好处: 拜佛时要轻微低头,拜佛不是向外追求。而是自心开发,故府首返观,我们的佛性,本具一切光明、智慧和福报,但被贪、嗔、痴、慢、疑等乌云垃圾蒙蔽,开发谦恭的美德,才能拨开乌云。现自身佛性光明:处处吉祥,低头时拉开颈椎各关节间隙。纠正颈椎:解除神经、血管、淋巴管及脑脊髓的压迫 拜佛要头面贴地 心彻底放下....
2023-04-27

孝道有哪几种?世间孝和出世间孝
孝道有两种: 一种是....
2023-04-27

供水表法的意思是什么?
我们经常会听说:....
2023-0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