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大乘论

  摄大乘论 (Mahāyāna-samgraha-?āstra)是佛教大乘瑜伽行派的基本论书。简称《摄论》。印度无著撰。梵文原本已佚。中国先后有三种汉译:即北魏佛陀扇多译,2卷;陈真谛译,3卷....
2023-08-08

经疏部

简介  疏,经论注释书之通称,又作义疏。如《观无量寿佛经疏》、《观无量寿佛经义疏》。因佛经义理深奥,若不解释难以明了文义,故须疏决开通以分别旨趣、决择胜劣、使无疑滞。《....
2023-08-08

十地经论

  【十地经论】  (梵Da?abhūmi-vyākhyāna,藏Sabcu-pah!I rnam-pai bs/ad-pa)  略称《十地论》。世亲造,内容是解释《华严经》〈十地品〉的经义。收在《大正藏》第二十....
2023-08-08

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

  收在《大正藏》第八册。又名《了义经》、《了义般若波罗蜜经》。全经内容大略,是佛以舍利弗为对告众,为其说明菩萨所乐欲修习且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胜行。简介  宋·施....
2023-08-08

佛说五王经

  佛经中多处描述人生苦况,将世间众苦归纳为八苦、六苦、十苦或三苦,说八苦最精彩者,当数晋译《佛说五王经》。此经中世尊痛陈人生诸苦,开阐生起“出离心”的道理。文言文译本....
2023-08-08

入大乘论

  凡二卷。印度坚意菩萨造,北凉道泰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乃论述大乘教之书。分义品、讥论空品、顺修诸行品等三品。初之义品先说诽谤大乘之过,更明菩萨所学之大乘具足....
2023-08-08

缘起经

  这套丛书的特点是:所有文字都注以汉语拼音;所有,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文化都会在这里相继亮相;所有文献全部幂用中文简体横排,尽最大限度地将中国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经....
2023-08-08

佛说造塔功德经

  唐中天竺三藏法师地婆诃罗 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宫白玉座上,与大比丘、大菩萨等,及彼天主无量众俱。时大梵天王、那罗延天、大自在天及五乾闼婆王等,各与眷属俱,来....
2023-08-08

御录宗镜大纲

  《御录宗镜大纲》,二十卷,清世宗胤禛辑,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内府刻本。版框17.5cm×13cm。  宋代永明禅师撰《宗镜录》,详述诸经之大意与经论之正宗。清雍正帝将其节录为....
2023-08-08

古逸部

简介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位于甘肃省西北端,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及安西榆林窟,其中以莫高窟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由于敦煌处于中西文化交流的特殊地位,因而石窟艺....
2023-08-08

佛说新岁经

  佛经名,佛说新岁经,东晋天竺三藏昙无兰译,佛经全文: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八万四千人俱。舍利弗目连等。前后围绕。听佛说经。佛处大会。犹如....
2023-08-08

本缘部

简介  与“本生”同义。指有关释尊、弥陀、弥勒等佛菩萨,或佛弟子等,于过去世之永劫中,受生为各种不同的趣类、身形、角色、身分等,而行菩萨道之故事。这类故事在经典中被归纳....
2023-08-08

申日儿本经

  申日儿本经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此经与月光童子经共记德护长者经所说月光童子之事。内容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国止鹞山中。是时国王边大....
2023-08-08

道行般若经

  道行般若经佛经名。10卷,又称《小品般若》,相当《大般若经》的第四会。东汉支娄迦谶译。是反映大乘佛教般若学的较早的一部经,主要宣扬大乘“自性空”思想。魏晋时期,大乘般....
2023-08-08

注心赋

  《大藏经》中收录文献。  共四卷。宋·永明延寿述。明·崇祯七年(1634)刊行。又名《心赋注》。收在《卍续藏》第一一一册、《禅宗全书》第三十九册。  永明延寿,字仲玄....
2023-08-08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二卷,梁释曼陀罗仙译,清乾隆年陈孝泳泥金写本。经折装,每半开5行14字,上下双边,黑光蜡笺纸,泥金隶书。卷首有泥金绘佛说法图,卷末有韦驮像,卷....
2023-08-08

万善同归集

  《万善同归集》作者宋朝永明寺延寿智觉禅师。本书说万行由心,而修心要则劝说唯心净土,己心弥陀,对后世禅净合一的思想有颇大的影响。今收录于《嘉兴藏》第九册、《龙藏》第....
2023-08-08

天台八教大意

  全一卷。隋代灌顶撰。又称八教大意。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略述天台教判化仪、化法等八教之大纲。先将化仪四教配于华严等五时而略说之,次叙化法四教之名义、机根、....
2023-08-08

般若部

  般若部是大乘教五大部之一。乃大般若经及其别出经,以及其他支派般若经典之总称。  据开元释教录卷十一之说,般若为诸佛之母,故将般若部置于五大部之首,凡二十一部七三六卷....
2023-08-08

放光般若经

  放光般若经佛经名。20卷。该经梵本为三国曹魏汉族沙门朱士行西行于阗得之。晋元康元年 (291)由无叉罗(一作无罗叉)、竺叔兰等于陈留(今河南开封一带)界内的仓垣水南寺译....
2023-08-08

陀罗尼集经

  《陀罗尼集经》 ,十二卷。唐·阿地瞿多(梵文 Adikuta)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系《金刚大道场经》〈大明咒藏分〉中的一部分。本经内容,大体上是诸尊的印咒,被视为“众....
2023-08-08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一卷,清雍正七年(1729年)张照写本。经折装,每半开5行14字,无边框行格,版框14.0cm×6.6cm,开本20.5cm×10.3cm。  此经墨笔楷书,前有佛像,末有韦驮像,署“雍....
2023-08-08

众经目录

  佛教术语,类别汉译经论之目次。略称经录。最早经录为三国时代朱士行所记之“汉录”。道安之“综理众经目录”完成以后,稍具形式,亦为众经目录之始称。梁代宝唱、北魏李廓、....
2023-08-08

华严部

简介  【华严部】  大乘经典分为五大部类,华严部乃其中之第四。开元释教录定其为由大方广佛华严经以下二十六经一八七卷所成。明代智旭之阅藏知津基于天台宗之教判,以华严....
2023-08-08

传法正宗论

  凡二卷。宋代明教大师契嵩(1007~1072)著。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系由传法史考订禅门祖师之正脉法统,并论述师徒面授、付法相承之问题,为传法正宗记之姊妹篇。契嵩认同出三藏....
2023-08-08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