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福报”,不如培福,这4点做好助你成为有福人!
从古至今,追求“福报”者,多如牛毛。但此之中,真正能够成为有福之人者,却是少之又少。为何呢?因为追求“福报”,并不代表就能获得福报。而想要成为有福者,就必须具足“福报”。
“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一个有福之人,就是居住地在不适,亦是福地。而无福之人就算居住在福地之上,也会无福消受。有福之人,具有这四个特点,你占几个?
No1:心量大,能包容;
俗话讲“宰相肚里能撑船”,这说的就是“一个人的心量”。身居宰相,天天忙里忙外,若心量小如何能够包容,如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呢?正如佛教所说的“想要福报大,心量就必须大。”没有足够的心量,如何能够承载足够的福报。
在佛教之中有“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一语。说的就是,让我们提高自己的心量。而提高心量的好处是什么?就是能够承载更多的“福报”。反之,如心量不够大,不能包容,那么就会时常出现“火烧功德林”的现象。
No2:畏因、经果;
佛教有语“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一个有真正的福者,其实都知晓敬畏因果。正所谓“恶因不乱结,恶果随顺受。”往昔所结下的恶因,需要自己去承受恶果。懂得敬畏因果,自然而然也就不会“果”到想逃,胡乱中“因”。正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高飞远走也难逃。”
No3:护“口”而不语;
佛教常说“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能够善护住自己的口,就是积累福报的第一步。若话多,不经意间就已经得罪了某人,结下了一个恶缘。所以护住“口”是很重要的,也是成为有福之人需具备的“特点之一”。
No4:尽“孝”而力行;
尽孝需趁早,切勿等到父母百年之后方才悔之不已。一个有福之人,必然懂得尽孝。父母在时,必会尽自己的最大的能力去做好这件事。而并不是当父母百年之后,大摆筵席,做做样子。
父母在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尽孝,那么当父母百年之后,也就不会留有遗憾。在佛教培植福报的种种方法之中,亦有“恩田”。就是报答他人对你的恩情,而父母之恩也是恩田这一环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尽孝,换一种说法来讲其实就是在培植福报。
成为一个有福之人,当然不仅仅只有这4个特点,还有很多很多、但这4个特点,却是不可或缺的诸多特点之一。你当下做好了几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