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不虚:10句古语,让你知道行善的重要,切勿在作恶了!
自古以来,古人们传下了很多“趋吉避凶”的方法。但无论是何种方法,皆需懂得和明白它在生活中的运用。如古人所讲“福生有兆,祸来有端。情莫多妄,口莫多言。蚁孔溃河,溜沉倾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无一不是告诉我们如何避免灾祸的方法。因果不虚:10句古语,让你知道行善的重要,切勿在作恶了!
一、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每一个人的内心其实都是善良的,只是因为经历不一样,而善念所用于行动上的表现不一罢了。心存善念,我们就需给于善念相对应的动作,也就是善行。有善念的人,必会得到“老天”的保佑,也就是获得相对应的福果。
二、福莫大于心善。
佛教讲“福报”乃是种下善因而结成的善果,但无论是何种福报,皆来源于心善。心中没有善念,充满着邪恶,还能种下善因吗?并不能,所以福报再大,如果心中没有善念,那么最终也会把福报消耗“消耗殆尽”。
三、一点慈爱不但是积德的种子,亦是积福的根苗。
佛教讲“善种需要自己去播撒”,你懂得去布施、行善、帮助他人这就是在播撒善因。善因播撒得越多,福果自然也就会越大。所谓“一点慈爱不但是积德的种子,亦是积福的根苗。”由此可见,行善不仅积德,还是在种植善因。
四、利益一切众生,就是利益自己。伤害一切众生,就是伤害自己。
利益一切众生,就是利益自己,你帮助他人,不仅他人能够得到快乐,你自己亦能获得欢喜快乐。而你去伤害他人,不仅会让他人对你产生嗔恨心,还会耗损自己的福报,所以这伤害他人最终能被伤害的,只有自己。
五、贪欲是苦恼之根。凡夫迷惑颠倒误以为乐,智者深见其苦。
佛教讲“贪嗔痴”三毒,为人人具有的恶习,需一一戒除。正所谓执著于贪,必会烦恼无穷,贪心越大,欲望也就越多。如当下而言,谁不是被欲望所迷惑,但被迷惑了却不懂回头,反而一步走到底。
六、人若沦为欲望的奴隶,便会丧失心灵的宁静。
欲望永远是填不平的,就如登山一样,你登上了这座山,必会有比这还高的山。就算你将当下所其的欲念而填平了,就会生出另外一个欲望。让人用于沉沦与欲望之海,不能自拔。心中也必会烦恼重重,难以得到该有的平静。
七一一生积善,善犹不足。一念行恶,恶长有余。
一生去行善,积福,这都不够。如佛菩萨一样,无一不是累劫累世修善断恶,从而证的佛果。而生有一恶念,那么恶行就不能停止,反而会因为行恶,增长更多恶业。
八、贪欲能令人无恶不作,慈悲能使人众善奉行。
越是执著什么,就越会烦恼。你执著贪欲,往往为了他就会做出一些不择手段之事,让自己种下种种恶因。反之,如若常行善举,在行善之中找寻到了乐趣,那么种种恶念也必定会得到减少。
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行善积福,作恶获殃,这是恒古不变的。因果定律就算是佛、菩萨、诸圣贤也需遵守,无人能够更改。常行善举,不仅自己得利,家人亦能获得利益。而造恶业,也不仅只有自己受到果报,还会连累他人,产生共业。
十、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行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当下时常听闻这么一句话“好人无好报,坏人活逍遥”。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古人讲“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行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你做恶,终究得其恶果,他并非不报,而你行善也必得善果,虽还未报,但迟早会来。
十句古语,助你远离恶业,得大福报。善利他也利己,恶害人亦害己。
感恩阅读,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