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见文殊,但睹老人

时间:2023-05-04

如见文殊,但睹老人

  佛菩萨不违大悲愿力,来娑婆世界游化众生,让我们众生偶然能够碰到、见到。但为什么说“若逢不逢,或见非见”,见了跟没见一样,碰到了跟没碰到一样“蹉过”呢?下面就举例子:即使是见到文殊菩萨,你也只能看到一个老人,或者一个贫穷的老太太,或者即使看到本相,你也不会得到任何利益。这并不是佛菩萨故意以狡诈的方式隐藏自己的本来面目,而是众生福薄、善根不够的缘故。

  关于“如见文殊,但睹老人”,下面不妨介绍一个公案:

  《虚云和尚参禅要旨》:“华严初祖杜顺和尚,是文殊菩萨化身,有弟子亲近很久,不知他的伟大,一日告假,要朝五台山礼文殊去,师赠以偈曰:‘游子漫波波,台山礼土坡,文殊只这是,何处觅弥陀!’弟子不会意,乃至五台山脚,见一老人,谓之曰:‘文殊今在终南山,杜顺和尚是也。’弟子趋归,师已于十一月十五日坐亡。至今关中于是日作文殊忌斋。不具眼识人,虽在善知识面前也认不得他是善知识。”

  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是文殊菩萨化身,他晚年的时候,有一个弟子,亲近了他很久了,却不知道他的伟大。有一天这个弟子告假,说要去朝五台山礼文殊菩萨,杜顺和尚就赠给他一首偈颂:“游子漫波波,台山礼土坡,文殊只这是,何处觅弥陀!”但他的弟子没有明白其中的深意。后来这位弟子来到五台山脚碰到一个老人,这个老人告诉他说:“文殊菩萨在终南山,就是你的师父杜顺和尚。”这个弟子赶快跑回去,但是他的师父杜顺和尚已经于十一月十五日坐亡了。现在关中还是把这一天作为文殊菩萨的斋日。所以“不具眼识人”,即使在善知识面前,也不认得他就是善知识。

  《虚老和尚参禅要旨》里只是简单提了一下这个公案,下面再作详细介绍:

  杜顺和尚是华严初祖、文殊菩萨的化身,他特别强调劝人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可见不但天台,乃至华严宗也是非常注重弥陀净土法门的。现在有些人认为只有天台才注重净土法门,实际上华严宗的祖师也是如此。

  杜顺和尚晚年的时候,有一个跟他学法十多年的弟子。这个弟子开始对他还有些信心,但是后来看师父无非就是白天种种地,晚上念《华严经》,很平常,好像也看不出有什么了不起的修行。他跟着他师父学,也是白天一起干活种地,晚上念《华严经》,觉得修了这么多年了,要另外去朝拜善知识了,特别是应该去五台山拜见文殊菩萨,于是就向师父告假。

  他的师父杜顺和尚就对他讲:“你没必要去,在这里修行和到五台山拜文殊菩萨是一样的。”其实他的师父就是文殊菩萨,但这个弟子不明白,一再恳求:“我已经发愿朝山了,请你老人家慈悲,了我的心愿吧!”杜顺和尚看他心意已决,就只能同意了。对善知识来说,如果弟子心意已决,说了两回也没用,那就只能由他,否则弟子会有很大过失。

  临行的时候,杜顺和尚交给这个弟子两封信,一封给青娘子,一封给猪老母,叫他顺便按地址送去。于是这个弟子马上启程,按信上的地址去打听,找到了青娘子。想不到青娘子是一个妓女,他心里怀疑就自己的师父,怎么还有个当妓女的朋友呢?这说明他对自己的师父没有信心,还有疑惑。但是既然地址没有错,就把信交给了她。没想到这个妓女接过信,拆开一看,说:“知道了,我工作已经完了,现在该走了。”说完就马上坐着圆寂了。这个弟子觉得很奇怪,就把这封信捡起来,看见信上写的是:“观音,我现在事情办完要走了,你也跟我走吧!”原来青娘子其实就是观世音菩萨。

  但是这时候弟子还是没有醒悟过来,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师父就是文殊菩萨,所以还是继续赶路,去五台山朝拜。在路上,他按第二封信的地址找到了猪老母,原来就一头猪。猪老母接到信之后,用鼻子一拱,就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于是也当场去世了。弟子又觉得奇怪,把信拿起来一看,上面写的是:“普贤,我现在事情办完要走了,你也跟我走吧!”原来这头猪就是普贤菩萨。但是这个弟子确实没有智慧,信心方面真的不够,到了这时还没有觉醒到自己的师父就是文殊菩萨,是一位圣者,所以还是依旧往五台山去了。

  在五台山脚下,这位弟子碰到一个老人,老人问:“你到五台山来做什么呀?”他回答:“来朝拜文殊菩萨。”老人说:“你师父就是文殊菩萨,你不拜你师父,千里迢迢来拜文殊,真是舍近求远!”说完就突然不见了。

  这位弟子这时才恍然大悟,总算醒悟过来了,就马上回去拜见自己的师父。但是古代的时候走路要走很久,当他回到了原来师父的住处,师父杜顺和尚已经圆寂很长时间了。

  可见,如果人没有信心,即使自己的师父就是文殊菩萨,十几年也是当面不识,还要舍近求远。而赶回来的时候,师父已经圆寂了,这是非常可悲的!这是文殊菩萨化身杜顺和尚的公案。

摘自仁禅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记》

原文标题:为何我们和佛总是“若逢不逢,或见非见”?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土解行

RECENT POSTS

无言,是一种境界......

无言是一种境界 好辩是一种执着 我们因为太多的争辩 而失去了内心的平静 想想看,争辩会有什么结果? 争不过别人,只会徒增烦恼 即便争赢了又如何? 如果你能听见对方内心的声...
2025-05-23
无言,是一种境界......

打坐持什么咒比较好入定?

我们平时打坐的时候,最好心里面默念一下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之后,观想佛、法、僧的光明照耀加被,然后呼吸进来的是佛菩萨加持的红色的光。 我们无量劫的业在哪儿? 无量劫的业就...
2025-05-23
打坐持什么咒比较好入定?

是佛在念我,非我念佛

对于我们念佛人 天天说的是念佛,写的是念佛 想的是念佛,谈的是念佛 念的还是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却不知道念佛真义是 “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 我们...
2025-05-21
是佛在念我,非我念佛

不杀生,请走家中四害的方法!

家在农村或郊区的,老鼠可能更是家中常客,一些食物被他们光顾,一些衣服被他们损害。 从小到大,我们都是杀杀杀,苍蝇拍一拍拍死几个,粘蝇纸一粘,粘住几十个,灭虫剂一杀杀死很多个,蟑螂...
2025-05-21
不杀生,请走家中四害的方法!

你所有的福报,都是善念积累而来

缘 起 善念里带着你的情绪,我们每起一个善念,就会在心地中留下一个好的种子,起了一个恶念,会在心地留下坏的种子。遇到适当的因缘,就会开花结果。 善的种子结的是快乐和吉祥;恶种...
2025-05-21
你所有的福报,都是善念积累而来

戒律是束缚还是保护?怕犯戒怎么办?

有不少师兄内心对求戒是向往的,但又碍于戒律严格,担心自己持不好守不住,所以迟迟未能受戒。 ■ 为何要受戒? 学佛的人,在皈依三宝以后,具体的实践规则,即为受持不杀、不盗、不邪淫...
2025-05-21
戒律是束缚还是保护?怕犯戒怎么办?

为什么不能以菩萨名号作拜垫用?

以菩萨名号作拜垫用,罪过之极。光若作一方主人,当必到处声明此事之过。俾有信心者,唯得其益,不受其损也。 譬如子孙,以祖父之名,书之于布,以作拜祖父时垫地之用,及坐地时,恐污衣服,用...
2025-05-20
为什么不能以菩萨名号作拜垫用?

关于诵经的注意事项,学会了再读功德无量!

读经,是忏悔业障的方法之一,能够消除罪业、增长福德,让我们的身心越来越清净,然后开智慧。 读经之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读经典的动机。 我们学习佛法,是要把自己当患者想,佛...
2025-05-20
关于诵经的注意事项,学会了再读功德无量!

告诉你,拜佛误区有哪些!

一、凡事靠自己,万事不求人 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别人。任何事情,不靠自己去做,就没有做成的可能。 生活只能由自己掌控和承担,即便是佛,也无法代替世人去任何事。 佛可能会...
2025-05-20
告诉你,拜佛误区有哪些!

人这一生,总有人渡你

人生在世,没有无缘无故的遇见,每一个出现在你生中的人,都是有原因的。 人这一生,总有人渡你! 有人渡你,给你的是温暖和力量;有人渡你,给你的是鞭挞和坚强。甭管别人怎么对你,全都是在...
2025-05-20
人这一生,总有人渡你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