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故事:顺着声音看去,三个僧人在拼命逃跑,身后紧追着官兵

时间:2023-05-25

经过神秘老僧的点化,还是契此和尚的弥勒已经从禅坐中得到了禅悦,感受到了禅定的美妙。他白天劳动,夜里静坐,一点也不感到疲劳。

朝朝暮暮,时时钟钟鼓鼓;岁岁年年,常常耕耕种种。

那天下午,契此与十几个庄户,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冒着雾雾蒙蒙的细雨在水田里耙地,为插秧作准备。

“站住,你们跑不了啦!”忽然,从天华寺方向传来了一阵呐喊声。

“你们快站住!不然的话,等逮住你们,马上砍你们的脑袋!”

契此他们顺着声音传来的方位看去,只见三个僧人在前面拼命逃跑,他们身后紧紧追赶着一队官兵,情况万分危急。

僧人吃斋念佛,如何会违反官家的律条?

那三个僧人沿着水田里崎岖的田埂逃跑,官兵们走不惯这种像泥鳅脊背一样又窄又黏又滑的田埂,不时有人滑落到稻田里,追赶的速度稍稍慢了下来。

然而,契此的心依然紧紧揪着,因为这片稻田并不太大,一旦越了过去,就是无遮无拦的海滩,那么,这三个僧人就危险了。

这三个僧人越来越近,契此终于看清了,是影清、影空、影净他们。

也只能是他们!天华寺五百多僧人,人人严持戒律,个个精进修行,唯独他们三个偷懒耍滑,挑拨是非,屡犯戒条。有时候,契此真有些怀疑,他们三个人究竟是不是出家人。现在,也不知他们闯下了什么祸端,招来了官兵捉拿。

契此虽然不喜欢这三人,但还是要想方设法救助他们。

干活的田边,有一个挡风遮雨、看管庄稼的庄屋。当影清他们跑到跟前,契此使个眼色,示意他们进屋,同时,他也急急忙忙招呼庄户们回屋里休息。

十多个庄户行走在田埂上,形成一堵移动的高墙,再加上他们都身披宽大的蓑衣,更把远处官兵的视线遮挡得严严实实。

大家都来到庄屋之后,契此让影清他们脱下僧衣,藏了起来,并把庄户们脱下来的水淋淋的蓑衣给他们穿上,头顶戴上斗笠。三个和尚摇身一变,成了种田的庄稼汉。

官兵们追来之后,在人群中没有发现僧人,便到别的地方追赶去了。

契此的机智与大胆,终于使得影清他们化险为夷,躲过了一劫。

影清他们三个“扑通”一声,一起跪倒在了契此面前,痛哭流涕,一边责骂自己,一边诉说着对契此的感激之情。

原来,唐朝末年,连年四下征战,影清、影空、影净本来都是农民,被强行征来当兵。他们害怕在血淋淋的战场厮杀中命丧黄泉,便结伴当了逃兵。

在战场上逃跑,一旦被抓住,必定会被砍头。所以,他们有家难回,有国难投,只好背井离乡,一路向南流窜奔逃。然而,各地都在征伐打仗,哪里有一个安生的地方?

两年前,他们流浪到江南时,又被浙东观察使衙门抓了丁。他们自然不肯卖命,再一次从战场上脱逃,溜到了相对安静的浙东沿海。后来,他们感到四方为家、混迹江湖,时时提心吊胆,常常担惊受怕。

“不如躲藏在寺院里安全。只要剃了光头,穿上袈裟,就能得到信众的恭敬和尊重,不愁吃、不愁穿,一切自有人心甘情愿地供养。”

于是,他们三个自己给自己剃了头,买来袈裟,谎称度牒丢失,在天华寺住了下来。

由于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出家人,所以从不遵守比丘的戒律,打柴偷懒耍滑,偷偷杀生食肉……

因为他们的丑行一一被契此撞见,生怕老底被揭穿,就屡屡恶人先告状,想方设法陷害契此,力图将他赶出天华寺。

现在,契此不但不记恨他们,反而以德报怨,在危机时刻救了他们的命,他们的灵魂受到了极大震动,所以决心忏悔自己的罪过,洗心革面,痛改前非。

契此将他们搀扶起来,关切地问道:“你们现在怎么办?已经被官兵发现了行踪,万一被抓住了,会被杀头示众的啊!你们快跑吧,找一个隐秘的地方藏起来,千万别被人家发现了。”

影清苦苦一笑,道:“天下之大,哪里还有我们的出路?只有真正皈依佛门,忏悔罪业,以求灵魂解脱。所以,我们现在就回天华寺,一则公开自己的罪行,二则请求云清方丈给我们剃度。”

契此由衷地赞叹说:“好啊,好啊!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殊途同归,只要最终能步入佛门,不管什么缘故,都是好因缘。”

佛门宽大,尽管影清三人坏事做尽,最终到走投无路之时才发起道心,云清和尚还是原谅了他们,为他们举行了庄严而又神圣的剃度仪式。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真心忏悔,既往不咎。”

影清三人的幡然悔悟,也算了结了契此的一块心病。从此,契此万缘放下,心神安住在湛然不动而又灵明不昧之中。他牢牢记住那神秘老僧的教导,时时刻刻保持自己专注于当下,全神贯注地做好手头的事情,心无旁骛。

要吃饭的时候,就全心全意地吃饭,决不百般思虑,囫囵吞枣;到睡觉之时,就一门心思睡觉,决不痴心妄想,颠倒梦想。

他无论干什么,都觉得有滋有味,嚼得菜根分外香。因此,他看起来从未修行,却每时每刻都在专修。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