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拿佛和神做比较,佛是人,不是神
相传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五六五年,死于公元前四八六年,大致与孔子同时。当时天竺社会正处于奴隶制衰落时期,大大小小的奴隶主(第二级种姓、称为刹帝利,即田主和武士),割据土地,互相杀掠。不仅最低级种姓首陀罗(贱民、农人)痛苦难堪,就连那些较弱小的邦君城主也人人自危,惴惴不知何以自保。社会地位最高的婆罗门种姓,以宗教为专职,度修出世法。修行法多至九十六种,即所谓九十六种“外道”,其中有若干种苦行“外道”采取自饿、投渊、赴火、自坠、持鸡狗戒。鸡戒外道,即以足孤立;狗戒外道学狗的行为。自谓修此行可得解脱。苦行在天竺很流行,这反映出社会暗无天日,苦难深重。甚至有些达官贵人也宁愿放弃现有的优越生活、幻想可能修得清净的安乐世界。
释迦牟尼是尼波罗南境一个小城主净饭王的王子,童年时受婆罗门教育,兼习武艺,二十九岁出家,到深山幽谷去寻求解脱人生痛苦的途径。他先实行苦行,七天吃一餐,穿鹿皮、树皮,睡在鹿粪、牛粪上面。六年后身影消瘦、形同枯木、仍无所得。后来他决心重新进食,并在尼连禅河旁的菩提树下盘腿静坐,破除一切所知障,一连七天七夜,终于意识到人生的痛苦来源认知上的“无明”进而在意识上产生的各种“烦恼”,认识到世界万物是变化的,人生是无常的。只要抛弃对外在事物的追求、断除私心邪念,尤其是对爱情、生存、金线、权力的欲望,多多行善,就可修成正果。还正确而透彻地觉悟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证得了“正觉”(大智慧),成为“佛陀”(大彻大悟的觉者),简称为“佛”,意即:真理的觉醒;或简称:觉者。
佛来到人间的第一句话就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然而,此中的“我”并非佛的自称,而是指全人类的每一个人,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众生在宇宙中是顶天立地的,每一个生命都是自己的主宰,决定着自己的命运,而不必听令于他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释迦牟尼将他的觉悟、成就、造诣,完全归功于个人的自己努力与才智。他认为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成败荣辱,决定在自己的行为善恶与努力与否,没有一个人可以提拔我上天堂、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把我推入地狱。赞美与讴歌不能离苦得乐,只有脚踏实地去努力修行,寻找真相,才能使自己的智慧和人格净化升华,享受到真实的快乐。
释迦牟尼从不用神通象变戏法似的点石成金。他主张“人要怎样收获,就先要怎么栽种”,佛只不过是告诉你如何栽培,以便来日有丰硕的收获,但栽培的工作还是得自己动手。
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无非是为我们指出一条“成佛之道”——自己获得最彻底圆满的智慧与人格,但这一条路却是要自己凭着毅力、智慧、恒心去走完它。所以佛说:“工作须你自己去做,因为我只教你们该走的路。”
释迦牟尼——他只是无数的先知先觉之一,而我们是后知后觉者。佛与我们的不同,不是在人格上,地位上的不同,只是在一个“觉”字的不同罢了。成佛没有捷径,修行是点滴功夫。“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