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故事:“你闭关三年,师父我就该成就弥勒果了”
一天,布袋和尚与蒋摩诃师徒二人来到了奉化城北的应家山,寓居在山顶的一间茅屋里。
这天傍晚,蒋摩诃肩上担着柴,手里提着水桶,从山下向茅屋走来。布袋和尚站立在门口,手指着他吟诵道:
汝水若还清,汝身被水溺;
汝柴若还燥,汝身被火燎。
燎溺病同途,大梦原未觉。
汝能鞭起悬空灵觉心,反复看渠非深奥。
神光独耀性真常,现成公案方知道,
便能稳坐毗卢顶上吹清调。
蒋摩诃心有灵犀,马上感到师父偈子里的禅机犹如春风吹拂,扑面而来。他立刻追问道:“如何降伏妄心?”
布袋和尚道:“心是何物?徒劳调伏,妄本无根,放下无迹。诸缘扰攘,一真宁寂!”
这下蒋摩诃明白了,心也好,妄念也罢,都是虚幻不实的,所以心不需要刻意调伏,妄念也不用故意去除。
尽管外缘纷至沓来,熙熙攘攘,看似烦乱,但自性本自清净,不动不摇,根本不会受烦恼的染污。
然而,他道理上虽然明白,却并没真正证悟得这种境界,所以在反观自性的时候,心灵之中仍有一丝疑云。
布袋和尚法眼如炬,早已看到他尚有一丝凝滞,便冷不防突然大喝道:
“如如法界体堂堂,砍不破兮遮不黑!”
蒋摩诃闻言,如雷贯耳,心中灵灵明明,空空落落,豁然开悟了。
师徒两人把臂大笑,将喜悦洒满了山野。
禅宗祖师说:“不破本参不住山,不到牢关不闭关。”
当时蒋摩诃的开悟,仅仅是破了本参,尚未突破最后的禅关,所以,他想在应家山长期闭关静修。
布袋和尚说:“也好,你闭关三年,然后再跟随我云游三年,师父我就该成就弥勒果了。”
蒋摩诃闭关之后,布袋和尚游方到了奉化县城西北方向的雪窦山。
雪窦山中,有一条长达百尺的瀑布飞流直下,还有一列巍然高耸的峰峦直插云霄。飞瀑迅疾而落,雷霆万钧,涤荡人的魂灵。如此风景清幽之地,自然是禅修胜景,所以很多年之前,就有禅僧在这里建寺修行。
这些年来,雪窦山中的雪窦寺,也是布袋和尚喜欢落脚的地方。因为这里的住持常通禅师,是他的知心道友。
布袋和尚祭扫了常通禅师的舍利塔后,久久伫立在寺前。
众僧疑惑不解,问他:“你在山门前站立了很久,是为了什么?”
布袋和尚愣愣怔怔地说道:“我在此等候同参释迦未生的人。”
众僧大笑,道:“释迦牟尼佛说法利生,早在一千多年前圆寂了。”
布袋和尚却说:“你们只知佛之灭度,焉知佛之未生!”
众人凛然一颤,立刻感受到凌厉的机锋铺天盖地而来。
果然,布袋和尚继续说道:“苟知未生,定知无死。只要明白了‘无死’二字,包你大事了毕,洒脱自在,从此与释迦牟尼佛一个鼻孔出气。这是我们僧家的珍宝,你们应当深信不疑。且听我偈:
无生无死佛家风,不堕古今莫定踪。
触处圆明常湛寂,龙华鸡足两无从。
大家感到这个胖和尚的大肚子里装着不少学问,就请他回雪窦寺里说法。布袋和尚一反常态,不再装傻充愣,果真滔滔不绝地开示起佛法来:
当绝攀缘,体会觉性。性本常住,永无生灭。以无生性中,示现生灭之法;以生灭性中,全体涅槃真如。汝自不审,认假为真,执著世谛,甘受轮回,空遭涂炭,犹未醒悟。若能回首知非,旋机破胆,不越一念,洞见真源。
他的意思是说,当我们的心不再向外驰的时候,回光返照,内观自己的本性,就会发现,自性不生不灭,清净无染,能生万法。正因为自性不动不摇,所以在生生灭灭的现象中,能体现出它的如如不动。
一位禅僧听得兴高采烈,从大众中走了出来,问道:“如何是顿渐法门?”
布袋和尚吟诵了一首偈子:
汝心即正智,何须问次第?
圣凡都不到,空花映日飞。
我们的本心,与佛心无二无别,心念清净,智慧之光就会迸发出来。而这种顿悟,就像桶底脱落,豁然开朗,并没有一个明显的次第。
那僧又问:“如何是道?”
布袋和尚仍然回答以偈子:
碧水映孤峰,寒潭迎皎月。
尔我不知宗,须弥足底越。
这僧是个老禅和子,明白“碧水映孤峰,寒潭迎皎月”都是禅定境界:唯有心如止水,空空灵灵,才能如镜常明,内外透彻。他双手合十,作礼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