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故事:禅虽然无法言说,但总得有那么回事吧?“你礼拜吧”
天童寺位于鄞县太白山,在晋代时期,有一位僧人义兴,曾在此山结草庵修行。
相传,太白星化身为一童子,每天给他送饭送水,义兴感念他的功德,将此山取名为太白山。到了唐代,名僧法璇住在此山诵持《法华经》时,那个太白星化身的童子又前来供应饮食,法璇遂称此山为天童山。
然而,布袋和尚千里迢迢来到鄞县东部,却没有上天童山参谒高僧大德,而是首先来到了毫不起眼、毫无名气的翠岩山。
当时,翠岩山上住着一位令参禅师,今浙江吴兴人,雪峰义存的弟子。一年前,他从福建来到明州,积聚了几十个禅僧,跟随他参禅。
这个寺院虽小,礼数却一点都不能少。
布袋和尚初来乍到,按照拜山的规矩,在客堂挂单之后,要到方丈拜见住持和尚。他一只脚刚刚迈进方丈门口,令参禅师就问道:“从哪里来?”
这一问,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滚滚禅机。一不小心,就会犯锋伤手,被顶死在句下。布袋和尚没有再说他的“从来处来”,而是照实回答:“从杭州来。”
他为何这般老实?因为他知道,禅,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简洁明了就是最好。而且,越是简明的,蕴含的变化就越多。
果然,平地起风雷,静波掀巨浪,翠岩令参禅师忽然说道:“山僧晚上静坐之际,忽然望见斗牛之间,隐隐有文龙五彩,或为王者之气,或为圣人光彩。屈指算来,对应的地理该在钱塘分野。你从杭州来,有什么消息?”
令参禅师的这番话,看似说风水,却在暗示杭州钱镠将成为一代帝王。同时,他也在影射布袋和尚,乃是和光同尘的圣贤人物。
布袋和尚不慌不忙,说道:“五百年间王者兴,天地感应圣人出。贫僧未观天象,不测地理,只是感觉到翠岩山上有一个无事闲人。”
禅者与心无事,与事无心,就是至高境界。
因此,翠岩令参与布袋和尚相视一笑,不再相互勘验,悠闲自在地喝茶去了。
四月十六,是僧人结夏的日子。
夏安居的生活极为单调,所以,无拘无束的布袋和尚本来想在这之前离开,可是,一则他与令参禅师相交甚欢,有些不舍离去;二来翠岩山的禅法别具一格,他也想在安居期间看看令参禅师的禅风,于是,他就真的安居了下来。
这三个月的安居期,为僧人专心修行提供了一个大好机会,住持和尚犹如一位高明的炉匠,将一块块顽铁百炼成钢。
翠岩令参上堂,有僧从大众出,问道:“凡有言句,尽是点污,如何是向上事?”
看似随便跟随在大众中的布袋和尚,注意观察着翠岩令参,看看他如何回答。因为他心里明白,这个僧人问到了点子上。
禅,心有灵犀一点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果强行言说,必然歧义丛生。就像热恋之中的那种心灵感应,你曾亲自验证,但你能用言辞解释清楚吗?同样,禅的精髓,也无法言说。
那么,翠岩令参是如何回答的呢?
他说:“凡有言句,尽是点污。”
妙,真是妙极了!布袋和尚暗暗击节叫好:答案就在你的问题本身里!以学僧的问题作为现成答案,是禅师常用的一种手段。也就是把问话的人抛回到问题里面,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
当他被迫回光返照,真正回到问题本身,仔细地审视、追寻问题生起的源头,他就会发现,答案就在问题里:“问话者就是被问者。”
然而,这僧没有领悟,继续发问:“如何是省悟的关键处?”
翠岩令参说:“大众笑你。”
大好禅机,视而不见,当面错过,岂不可笑!
另一个禅僧说:“古人云,还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转凡成圣。学人上来,请师一点。”
人总是这样,时时刻刻幻想着走捷径,投机取巧。所以自古以来,各种“灵丹妙药”层出不穷,什么“箴言妙语”汗牛充栋!然而,世界上从来没有救世主,也没有什么点金术。
所以,翠岩令参禅师断然拒绝,说:“不点。”
禅僧追问为什么不点,他回答:“恐怕你落入凡圣之见!”
一旁的布袋和尚会心一笑,因为他知道,凡与圣,犹如波浪与止水,风来水变波,风静波为水,二者并不存在本质的差别,关键是自心一念。所谓“烦恼即菩提,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这个禅僧没有布袋和尚的境界,未能理解翠岩令参的意思,思想上依然将圣贤与凡俗对立起来,执著真理的光环,幻想着在师父的点化下转凡成圣。
他可怜巴巴地哀求说:“请师父将至理精髓告诉我吧。”
翠岩令参禅师无限慈悲,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将禅的真谛表述出来。他说:“侍者,点茶来。”
端茶倒水,就是禅的心要!离开了日常生活,哪里有什么至理精髓?
可是,人们总是不相信:难道禅真的如此简单?那岂不是人人都可以开悟?其实,佛陀早就说过:佛性人人本具。开悟,是我们本性的必然。
因而,有的禅师开悟后会哈哈大笑,原来开悟这样简单!而有人则会号啕大哭,这样简单的问题,居然困扰了自己数十年!
这时,另一个禅僧看出了门道,从大众之中脱颖而出,问道:“不带凡圣,当机何示?”
翠岩令参禅师幽默地一笑,道:“你千万莫对别人说我翠岩灵利。”
禅僧一愣,想了想,有所体会,又说:“哪怕是再美妙的语言,也无法描述出、说明白禅的真谛。那么,宗门中的事,究竟如何?”
是啊,禅,虽然无法言说、不可思议,但总得有那么回事吧?
翠岩令参禅师说:“你礼拜吧。”
禅僧礼拜,意味着问答结束。可是,你翠岩令参还没有回答人家的问题呀!果然,那僧说:“学人不会。”
他的意思是说,没有领会让他礼拜是什么意思。翠岩令参呵斥道:“你出家行脚,连礼拜也不会!”
布袋和尚听得真切,不由得颔首称是。你鞠躬礼拜,就是自性的作用!禅,并不神秘。要知道,举手投足,无不是禅。于是,布袋和尚上前一步,深深礼拜下去。
令参禅师指了指问话的禅僧,又指了指布袋和尚,笑道:“明州的牛吃草,杭州的马腹饱!”
问话的僧人一愣:是啊,问话的是自己,布袋和尚礼拜什么?随即,他从布袋和尚的举动里忽然明白了: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是真心佛性的妙用。他豁然开悟,手舞足蹈而去。
既然已经明白了,还用礼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