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故事:边经行边诵经,没有注意脚下,“谁踩了我的脑袋!”

时间:2023-06-12

弥勒佛故事:边经行边诵经,没有注意脚下,“谁踩了我的脑袋!”

在过去世远古时期,有两位志行高洁的菩萨,一个名叫题耆罗,一个名曰那赖。他们内心清净无欲,外表安详自在。

为了体悟宇宙人生最深奥真理,他们结伴而行,翻越那红尘不到的高山之巅,跨过那俗风难达的大川之畔,一直隐入深山更深处。

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在山中修行了六十年。这一天,他们二人用天眼观察,以天耳倾听,他们看到,自己所在的国家,人们不知六道轮回,不懂因果报应,时常暗中作恶,其后必将受到祸殃。

他们听见,国家的官吏不知约束自己的欲望,任意为非作歹,百姓私下里怨声载道,恶毒诅咒,国家即将陷入动荡。

题耆罗与那赖是大菩萨,他们知道,人只有约束自己的欲念,清净自己的心灵,国家才能安定,生活才能幸福。这就如同首先必须有声响,才有回声一样,两位菩萨共同思维着救度这个国家与人民的良策……

弥勒佛故事:边经行边诵经,没有注意脚下,“谁踩了我的脑袋!”

一天晚上,题耆罗与那赖各自坐在自己的蒲团上,像往常那样诵经。

到后半夜,题耆罗感到身体很疲乏,就在原地躺下睡了。又过了一会儿,那赖也觉得有些困倦,就站立起来经行。由于他一边经行,心里一边默默诵经,所以没注意脚下,一脚踩到了题耆罗的脑袋。

题耆罗睡得正香,突然被惊醒,心里十分懊恼,他迷迷糊糊地说道:“谁踩了我的脑袋,我诅咒他的脑壳将来裂为七瓣!”

那赖说:我是没留心,才踢到了你的脑袋,并不是故意的,你何必要发这样恶毒的诅咒呢?人与人之间,成年累月在一起,谁能保证不失误呢?难道你就没有过错?

两个人互不服气,激烈争吵,相互谩骂,进而大打出手。

弥勒佛故事:边经行边诵经,没有注意脚下,“谁踩了我的脑袋!”

国王、大臣与全国的百姓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他们敬若神明的圣人,居然也会发生纠纷!偶像的轰然倒塌,让全国民众人心惶惶,不知所措。

国王赶紧召集群臣与贤能之士,协商办法。有人提议说,都城里住着一位高明的术士,他善识天文,精通地理,占卜相面无所不通,有半仙之称,可以请他来算一算。

术士被请到了王宫,经过测算之后说:那两位德高望重的菩萨,因为误会,发生了一些微小的摩擦,二人互不相让,导致矛盾激化,最终撕破脸皮。

接着,术士将前因后果叙说了一遍,国王说:就因为这么一丁点儿小事,值得吗?

术士说:“的确不值得,可是国王,请您想一想,您本人不就是这样吗?您举国的官吏、全体的民众,不都是这样吗?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随心所欲,任性而为,丝毫不替别人打算……”

国王与所有的人认真反省自己,都感到十分惭愧。国王问术士,现在应该怎么办?

术士说:大王您可以率领官员大臣们到他们那里去,向他们稽首顶礼,一方面忏悔自己的罪过,一方面给他们调解矛盾。他们都是宅心仁厚的菩萨,爱众生胜过爱自己。您以人民的名义请求,他们一定会化解矛盾,和好起来。

弥勒佛故事:边经行边诵经,没有注意脚下,“谁踩了我的脑袋!”

国王听从术士的劝告,带着官员大臣、乡绅贤士来到题耆罗与那赖的修行地,跪地磕头说:

原来我们国家安定,人民富裕,都是两位尊者的恩泽赐予。如今两位不和,全国人民都失去了依托。这都是我这个国王无德,黎民百姓没有罪过。请求两位看在民众的情分上,和解吧!

题耆罗与那赖不失时机地对国王以及陪同他前来的臣民们说道:

你们看,我们是相交六十年的老朋友,如果不相互体谅,就会因为小小的矛盾,造成这样严重的后果!所以,你们要互敬互爱,互帮互助。一事当前,要先替对方想一想,所有的冲突都会烟消云散。

直到这时,人们才明白了,两位菩萨是因为看到了这个国家的弊端。

君主与臣民犹如蒙着眼睛在黑夜中走路,时刻都有坠落深渊的危险,才故意装作发生矛盾冲突,以促使他们从浑浑噩噩中觉醒,忏悔罪过,走向光明。

弥勒佛故事:边经行边诵经,没有注意脚下,“谁踩了我的脑袋!”

国王深受启发,向两位尊者请教治国安邦的道理。

题耆罗与那赖对他说:一国之主,要用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来治国。要劝导民众奉行十善,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挑拨离间,不骂人,不用淫词绮语误导人,不贪婪,不嗔恚,不邪见。

他们最后说:“总而言之,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国王和臣民们在两位菩萨面前受了三皈五戒。

国王回到都城之后,立即颁布诏令,说:国民不管尊卑,必须经常读诵佛教经典,奉行五戒十善,以为国政。

从此,这个国家君主宽仁,官吏清明,人民善良,父亲守法,母亲奉仪,子女孝顺,社会祥和,生活安康。

那赖菩萨不是别人,他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过去身;而题耆罗,就是弥勒的前身。

弥勒佛故事:边经行边诵经,没有注意脚下,“谁踩了我的脑袋!”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