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海禅师说:“我没有什么德行,必须与大伙共同劳作”
怀海的《百丈清规》里,有一条重要的制度,即“普请法”,就是普遍邀请禅众劳作的制度。
规定无论上下都必须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以求生活的自给自足。据《五灯会元》卷三记载,怀海每当耕种劳作,都是以身作则,在众人之先。徒弟们不忍心,悄悄地把他的工具给收藏起来,劝他休息。
怀海说:“我没有什么德行,必须与大伙共同劳作!”说着又到处找他的工具,找了一天也不见,他这一天也忘了吃饭。
“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环宇矣。”可见此事影响之大。成语“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即源此典故。
当初佛戒律规定,僧人不准“掘土垦地”,认为锄头入土会截断蚯蚓、捣毁蚁窝、切碎螺蚌,也就是杀生害命,违背了佛首要的戒律,所以是严格禁止的。
怀海倡导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修持和劳动生产相结合,这对戒律是一种重大的突破和改革,有着积极的进步意义。
这实际也是对慧能禅法的一种继承,慧能早就说过一首著名的偈语:“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禅宗一向认为,凡挑水劈柴、穿衣吃饭,都是佛法。
所以,当许多学禅者要求百丈禅师为他们说法时,百丈要他们先去田里工作,等劳动完了,再为他们讲解佛法大义。于是他们便去田里工作,劳动完毕以后请百丈说法时,百丈不发一言,只向学禅者张开双臂。
这就说明,禅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
当你吃饭、穿衣、洁身以及在地里种稻栽菜时,就在做着你在这世界上所需要做的一切事情,而你所要求的“无限”的智慧,便在你身上实现了。
由百丈怀海身先力行的这种农禅之风,除了有助于心境融合、佛法与世事打成一片外,也有利于寺院经济的自给自足,改变僧人的懒散习气。
怀海之后,农禅之风成为禅林的良好传统。
禅僧们大多生活艰苦朴素,“锄头下讨活计”,在一种和合的环境中,过着“神通及妙用,运水与搬柴”的农禅生活。
《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中记载了很多这样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