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故事:永嘉玄觉,六祖慧能高足,为什么被称为“一宿觉”?
慧能名下,神会、怀让、行思都曾为一代宗师,立宗传法,使得慧能所创的中国禅宗能源远流长,发展壮大。
除此“三大士”外,慧能还有不少高足,在禅宗史籍中都传有“佳话”,例如永嘉玄觉禅师。
永嘉玄觉禅师,温州永嘉人,俗姓戴。少年时出家,精修天台止观,曾住温州开元寺,侍奉亲母与其姊。
有一日,玄觉与其姊看见寺里来了一个老禅师,大约六十多岁,叫做神策。姐姐就对玄觉说:“你去请禅师到房里喝茶,行吗?”玄觉便出去迎请。
禅师见屋里有女眷,不想进屋,后来见玄觉请得恳切,才答应。
禅师进了屋里,姐姐出来施礼道:“小弟做事不周到,得罪之处,请禅师勿怪。”
于是,对着禅师坐下来,叫弟弟也坐在一边。三个人坐在一起说话的时候,禅师见玄觉的气色异于常人,就劝玄觉说:
“过去诸佛,圣圣相传,佛佛印可。你虽然明得佛理,但没有得到祖师印可,实为憾事。南方有大圣,叫慧能大师,你可以去礼拜参见!”
玄觉怕姐姐独自一人无人照顾,正犹豫不决,姐姐说:“弟弟放心,我独自一人,马马虎虎就行了,你只管去。”
于是,玄觉就从温州到曹溪参见六祖慧能。据《六祖坛经·机缘品》记载,玄觉到了宝林寺后,一见慧能大师,就绕着慧能走了三圈,抖了抖手中的锡杖,双手合十直立慧能面前。
于是,玄觉与慧能之间展开了一场充满“机锋”的问答。
六祖慧能说道:“凡出家修道之人,应具有三千威仪,八万种戒行。大德从何方而来,竟如此傲慢无礼?”
玄觉说道:“生命只在呼吸之间,万物变化迅速,我顾不了这 么多。”
六祖问道:“既然担心生死时速,为什么不亲自体验不生不死的大道,以了此无常迅速的生死呢?”
玄觉答道:“体认自性,自性本来就无生无死;一了百了,生死已根本没有迟速可言。”
六祖赞叹道:“ 此言极是。”实已为玄觉印可,当时众门人听了无不愕然。玄觉恭敬地参拜六祖,准备告辞。六祖却说道:“回去得太匆忙了吧?”
玄觉反问道:“我自己还没有动,怎么说太匆忙了呢?”
六祖又问道:“谁知你自己没有动?”
玄觉答道:“大师自己心生分别。”
六祖说道:“你深得无生之意。”
玄觉问道:“既然是无生,哪里还有什么意呢?”
六祖不答而问道:“如果无生没有意,谁又能分别它呢?”
玄觉答道:“分别本身也无意。”
六祖赞叹道:“妙哉!妙哉!少留一宿,明日再走吧。”
玄觉就住了一晚上,因此,后人称玄觉禅师为“一宿觉”。
第二天一早,玄觉辞别六祖下山,下山之时,慧能大师亲自率领众徒相送。
玄觉走了大约十几步,抖了抖手中的锡杖,大声感叹说:“自从一见曹溪后,了知生死不相干。”回到他的故乡永嘉后,学者、徒众云集,度人无数。
“无生”即是“有生”,也就是佛家所说的超越生死,无生无死。
玄觉禅师了悟顿教思想,直截本源自性,当然就没有什么快慢和动静之分,有分别意识则不可能了悟妙意,达到绝对正定与智慧观照。
永嘉玄觉禅师的“一宿觉”,在禅林中广为美谈,几乎成为“顿悟”的代用语。永嘉玄觉在六祖处得到印可后,作有《 证道歌》一首,用通俗的 文字宣传慧能的顿悟法门,表明他对“禅”的看法。
歌中还有这样的内容: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这是用比喻来说明:每一事物所具有的形体等同于一切事物,都反映同一本质“实相”;每个人的性与诸佛之性是共通的,这共通之性就是真如佛性,也就是它后面所说的:“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
每个人都能顿悟成佛的根本原因就在这里,这种思想就好比天上虽然只有一个月亮,但它映落在所有的江河湖泊上,就幻化为无数的月亮,而这无数的月亮实际仍是天上一个月亮所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