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故事:怀海禅师问“是什么人”,老人回答“我不是人”
禅宗史上有著名的“野狐禅”公案,源自百丈怀海禅师用“一转语”,使人脱野狐身的典故。
据《五灯会元》卷三记载,百丈和尚每次上堂说法的时候,总有一位老人常跟随大众听法,众人离开,老人亦离开。
忽然有一天众人都退下了,唯独老人还留在堂上,怀海禅师于是问:“面前站立的是什么人?”
老人答道:“我不是人。过去在迦叶佛时代,我曾住持此山,因有位云游僧人问’大修行的人还会落入因果吗?’我回答说’不落因果’,就因为回答错了,使我堕为野狐身五百世。现在请和尚代为下一转语,使我脱离野狐身。”
老人便问:“大修行的人还落因果吗?”
怀海禅师答道:“ 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说:“我已脱离野狐身了,住在山后,请按和尚礼仪葬我。”
午后,怀海率众到山后,果真在后山洞穴中,找到野狐的尸体,便依礼火葬。
这段公案本是说明因果规律的。
一切生灭有为之法,都是受因果规律支配的。除了证到“究竟涅”的佛,一切有情(有生命之物)都离不开因果的支配,如造恶受苦、作善得乐等。
而修行,正是建立在因果规律的基础上,所谓修因证果。这老人自以为“大修行人”可以“不落因果”,故自误而又误人。
“不落因果”也就是“拨无因果”,佛家视为最大的邪见。老人错对一转语,说了“大妄语 ”,以致受到五百世“野狐身”之报,可见不是“不落因果”,而是“不昧因果”。
百丈禅师一字之易,使老人言下大悟,深切体会到因果不可昧,便脱去了“野狐身 ”。
后代禅师对“野狐禅”公案都很感兴趣。
如宋代慧开禅师,就曾开示学生:“不落因果,为什么堕野狐?不昧因果,为什么脱野狐?”
他要求学人“向这里著得一只眼”,可见“野狐禅”已成为禅林中讨论因果规律的典型范例。
远未见性而妄称开悟,非真正入道而流入邪僻者,禅家就斥之为“野狐禅”。而用以泛指邪道异端,则是“野狐禅”在语义上的进一步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