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大师提出“摩诃般若波罗蜜”,与“般若”有什么关系?

时间:2023-06-12

慧能大师提出“摩诃般若波罗蜜”,与“般若”有什么关系?

什么叫“波罗蜜”?这是西方国家的梵语,译成我们的话就是到彼岸,意思是超越生死的轮.回。

执著于外在的现象,就会生起生死的轮.回,如同水有波浪,即为此岸。超越了现象,就无所谓生与死,就好像水永久地在流动,所以叫做彼岸,即波罗蜜。

迷惑的人只是口头上明白,而智慧的人用心去做。当心念有迷妄时,就不是真正的有,每个念头都不迷妄,才是真正的有。

慧能大师提出了“摩诃般若波罗蜜”,也就是说,修行者通过种种方式证悟般若的大智慧,目的是为了到达无生无死的彼岸,到达涅榘寂静的境界。

而到达涅榘彼岸的“行动指南”,和根本动力,就是这种大智慧。

慧能大师提出“摩诃般若波罗蜜”,与“般若”有什么关系?

禅宗从初祖菩提达摩到五祖弘忍大师,传法是都是奉持的《楞伽经》。

而到了弘忍大师传法给六祖慧能大师时,改成了般若类经典的核心《金刚经》。

从传法心印的改变可以看出,般若在禅宗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到了慧能大师这里,更是特别重视般若法。在《坛经》中,慧能大师也用了大量的时间说般若法。

什么是摩诃般若波罗蜜?

“波罗蜜”或译为“波罗蜜多”,是梵文paramita的音译,意思是“到彼岸”。

“般若波罗蜜”的意思就是“通过智慧到达彼岸”。

佛认为,要想到达无生无死的极乐世界,就需要依靠智慧的力量。一切修行的目的,都是见证般若的大智慧,只有在般若的引导之下,才能认清世间一切事物的本性,放弃一切念想,证得佛菩萨的境界。

所以说证悟大智慧的最终目的,是到达涅彼岸,而到达涅彼岸的“行动指南”和根本动力,就是这种大智慧。

慧能大师提出“摩诃般若波罗蜜”,与“般若”有什么关系?

般若就像一只动力强大的船,它从有生有死、充满烦恼的三界出发,一往无前地穿过生死与烦恼的激流,到达不生不灭的涅檠境界。

一切众生要想渡过这条生死之“河”,都必须借助这条船。

慧能大师说:“何名摩诃?摩诃者是大”,心不执著于外界事物,就会像虚空一样广大。

世界因为虚空,所以能包含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心如果是虚空的,就会超越一切善恶的分别,包藏万法。

在般若类经典的提纲《心经》中,就见到了虚空的道理,从“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一直到“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把诸法全都归结为空。

慧能大师提出“摩诃般若波罗蜜”,与“般若”有什么关系?

慧能大师把虚空的道理,概括为“世人妙性本空”。

众生都有这个本来就空的“妙性”,正因为人的自性能包含万法,所以才能称之为大。

众生的清净自性包含了一切存在,对所有的善恶诸法都不舍弃,但也不执著,好像能容纳万物的虚空一样,所以能称之为“大”。

当然,仅仅认识到万法性本空的道理还不够,还要知道“空也是空”的道理,也就是说不能执著于有,也不能执著于空。

众生修行往往能放下对万物的执著,却往往忽略了对空的破除,就好像阿罗汉已经破除了“我执”,却陷入了“法执”,这是对般若的认识还不够彻底。

慧能大师提出“摩诃般若波罗蜜”,与“般若”有什么关系?

如果把空抓住,就永远无法达到真正的空。

是迷还是悟,并非相差十万八千里,而是就在这一念之间分开了。

唐朝的严阳尊者问赵州禅师:“心里总有牵挂时应该怎么办?”赵州禅师说:“放下!”

严阳尊者又问:“心里什么都没有时应该怎么办?”赵州禅师还是说:“放下!”

严阳尊者就不明白了:“我心里已经是什么都没有了,你还让我放下什么呢?”赵州禅师回答说:“你若放不下,那只好继续担着。”

严阳尊者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没有见证到空的真正含义,真正的空就是连“空”都不要执著。心里没有事物,但是也没有空,这就是真正的摩诃般若。

慧能大师提出“摩诃般若波罗蜜”,与“般若”有什么关系?

慧能大师特别反对只注重外在修行的人。

有些执迷不悟的修行者,以为不思不想就是空了,听说修禅需要净心,于是就放空心思,放下一切行为,一味地静坐不动,认为这样就可以净心了。

这是没有认识真正的般若的表现。

真正开悟的人,不会脱离现实世界去寻找“空”,而是恰恰相反。真正的禅师在现实生活中充满了热情,对一举一动、一花一叶都认真对待。

马祖道一说“平常心是道”,般若就在平时的生活中;百丈怀海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般若就在平日的搬柴运水之中。

慧能以后的历代禅师,都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点。

慧能大师提出“摩诃般若波罗蜜”,与“般若”有什么关系?

RECENT POSTS

佛手柑的寓意和象征,你知道吗?

佛手柑,这一自然界的瑰宝,以其独特的果实形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寓意丰富、象征深远的象征。其果实形状犹如一只张开的佛手,细腻而生动,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温馨与包容,寓意着...
2024-11-25
佛手柑的寓意和象征,你知道吗?

一日禅:禅在哪里?

禅在哪里?禅不在书本上,不在禅堂里,不在深山古寺中。禅,就在我们每个人起心动念的当下。...
2024-11-25
一日禅:禅在哪里?

一日禅:学会包容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一定要记住,恨别人,痛苦的永远是自己!...
2024-11-22
一日禅:学会包容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忆佛就是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慈悲,忆念佛的光明,忆念佛的神通,忆念佛对我拯救的所有威神力量。讲忆,忆就是回忆,实际上忆里面包含着更深的意思。实际上无量劫以来,阿弥陀佛随形六...
2024-11-20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一日禅:解脱内心

放下世间诸相,解脱自己的心。缘起性空,不必执着,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心更珍贵。...
2024-11-18
一日禅:解脱内心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生命中的一切,我们都无需拒绝,笑着面对,不去埋怨。遇到的人,善待,经历的事,尽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24-11-17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4-11-15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龙门石窟,这一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与旅人驻足。然而,在赞叹其巧夺天工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为何龙门石窟...
2024-11-14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一日禅:何为幸福

口渴的人,有口水喝就是幸福;饥饿的人,有个馒头就是幸福。赤脚的人,有双鞋穿就是幸福;瘫痪的人,能够走路就是幸福。我们常常觉得不快乐,是因为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而一个...
2024-11-14
一日禅:何为幸福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在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众经撰杂譬喻》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当初,波罗奈国中有五百位盲人,他们到处乞食度日。正好有一年闹饥荒,他们乞讨很久都一无所获。他们就聚在一起讨论道...
2024-11-13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