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禅宗的机锋,问与答有逻辑吗?有

时间:2023-06-12

关于禅宗的机锋,问与答有逻辑吗?有

神会是慧能大师的得意弟子,在南宗禅和北宗禅的激烈竞争中,神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转折作用。

神会从南阳千里迢迢来到曹溪山,一见到慧能大师,两人就上演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机锋公案。从此神会留在曹溪,成为南宗禅的主要继承者之一。

南阳神会来到曹溪山,礼拜慧能大师,两人一见面就打起了机锋。

神会问慧能:“和尚坐禅时,见亦不见?”

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一种偏执,正因为首先落入了“见”的偏执,才会问“看得见还是看不见”之类的话。

这其实也给慧能大师出了一个难题,因为无论回答“见”还是“不见”,也都是落到了一边,是偏执和著相的表现。

关于禅宗的机锋,问与答有逻辑吗?有

为了打破神会的偏执,慧能大师以问作答,打了神会三下,并问:“吾打汝,痛不痛?”

神会不能回答“痛”或“不痛”,只能是回答既痛又不痛。

慧能大师顺水推舟,以此开示神会,说坐禅时既见又不见。

见还是不见,痛还是不痛,都是心里有分别念想的体现。

痛与不痛都是心的生灭,痛的观念从心里生起,就会感到痛;痛的观念一旦消灭,就不会感到疼痛。

见与不见,痛与不痛,都是暗含着对立的观念,这正是众生迷于外境,产生烦恼的原因。打破类似的种种分别之心,是超出生死六道的关键。

关于禅宗的机锋,问与答有逻辑吗?有

神会若说痛,就等于凡夫;若说不痛,就形同木石,这里面是有问题的。

若痛,就会像凡夫一样起嗔恨之心,就无法承受法水的滋润;若不痛,就和木石一样无心,怎么又会感到被打?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参悟禅机的人,常常会陷入各种禅机的缠绕之中,如果跳不出对禅机的执著,就会妨碍自己的明心见性。

神会在这里陷入了“凡夫执”和“木石执”,而他对这两个观念的回避,却又使他陷入了法执。

慧能大师说自己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却看不到别人的过错,这就是把话题引开了,引导神会从禅外参禅。

一旦跳了出来,就会清楚地看到禅机的奥秘,从而摆脱各种禅机的缠绕。

关于禅宗的机锋,问与答有逻辑吗?有

什么是机锋?

机锋,指师家或禅僧与他人对话或点化时,常用寄意深刻,无迹可寻,乃至超越逻辑的语言来表现禅悟境界,或勘验对方机锋是禅宗公案的精髓,一问一答之间蕴涵着无上的智慧。

机,指感受某种具体情境,所激发而活动的心灵的作用,或指契合佛教真理的关键、机宜。

锋,指活用禅机的敏锐状态。

例如:击节机锋迅疾,赞叹机锋相酬,激赏大机大用,批评机锋迟钝。

关于禅宗的机锋,问与答有逻辑吗?有

机锋问答有逻辑吗?

有,机锋往往表现为两人的一问一答,面对修行者所提出的各种问题,禅师往往会作出许多不同的,甚至是离奇怪诞的答案。

这些答案虽然晦涩难解,但并非无迹可寻,机锋的问答是有逻辑可循的。

1.求问的时候,表达问题的方式,意味着问题本身是否有价值。

2.从中透露出出问话人的学识与能力,例如问话人的根器太薄。

3. 从中可以看出问话人的态度,例如问话人语气倨傲,或越次而问,或率然而问,或挟能相询,或谄媚以从,或前语未了更番转询,或归而不思。

禅宗的机锋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却是禅师引导后人重要的工具,是禅宗思想最形象的描述。

关于禅宗的机锋,问与答有逻辑吗?有

RECENT POSTS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冒雪向雁门关而去

德清招待胡顺庵的,是他平常所用的极为简单的饭菜。平时吃惯大鱼大肉的兵备大人的肠胃,此时以燕麦、野茶来调和一下,倒也是可以一去油腥。所以,胡兵备觉得十分新鲜、清爽。胡顺庵...
2025-01-19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冒雪向雁门关而去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东林寺文宣部 法华一部,佛事百八。四重料拣利愚黠,万善作警察。普期超拔,往生极乐刹。视诸众生皆是佛,只顾救生忘国宪。赴市心乐颜不变,蒙...
2025-01-19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一日禅:交友应带侠气

人不能没有朋友,与朋友交往要带一点侠义之气。虽然不一定要做到为朋友两勒插刀、毁家输难,至少能偶而吃一点亏,让朋友多得一些利益,或是多担当一些责任,都不要太介意。如果对朋友...
2025-01-19
一日禅:交友应带侠气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聚与散都有缘分

德清上少室山、拜初祖、历游洛阳、伏牛山,最后至五台居留、开悟的日子里,他并不知道少年时代的好朋友雪浪,正在到处追随他的足迹。因为德清在五台山清苦的生活和雪浪沿途的艰辛...
2025-01-18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聚与散都有缘分

狗身五百世,一朝遇佛缘: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舍卫国,佛法的光辉普照大地,佛陀在此驻锡,引领众生走向解脱之路。彼时,尊者舍利弗秉持着慈悲济世的宏愿,昼夜不停地以天眼洞察世间,寻觅那些与佛法有缘、应当被度...
2025-01-18
狗身五百世,一朝遇佛缘: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一天夜里,梦到了文殊菩萨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德清天天读经,时时与自己所悟境界相对照,时间长了,连做梦也在参佛道。德清所梦到的文殊菩萨在金刚窟大般若寺中,倚卧状上,妙峰法师在左首待候,德清即上前参拜,并...
2025-01-17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一天夜里,梦到了文殊菩萨

你知道人生四宝吗?

安心入梦乡,如舟泊静港,悠然自得;快乐品佳肴,似蜂采甜香,满心欢畅;欢喜展笑颜,犹花绽春日,明媚生光;健康行世事,若树沐朝阳,茁壮成长。此四者,乃人生之瑰宝,熠熠生辉,照亮前行之路。...
2025-01-16
你知道人生四宝吗?

一日禅:对治焦虑

人为何会陷入焦虑的漩涡?皆因那心中所求与手头所拥,宛如天平两端,难以平衡。才华似流星划过夜空,璀璨却短暂,难以承载那浩瀚如海的野心;存款犹如沙滩上的城堡,面对风险之潮,轻易便被...
2025-01-16
一日禅:对治焦虑

人一定要看清自己

观人易如反掌,尤其是那些瑕疵与不足,在旁观的视角下似乎昭然若揭。然而,反观自我,却仿佛雾里看花,难上加难。我们所见的他人,不过是心灵镜像中的投射,是主观认知的剪影。 将过多的...
2025-01-16
人一定要看清自己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傲气”的小僧

西元一五七四年,德清二十九岁,他先上燕京西面的香山游。在这里经过汪伯玉、汪仲淹兄弟的介绍,他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像王凤州、王麟州兄弟以及南海欧桢伯等许多名士。大家对这个年...
2025-01-16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傲气”的小僧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