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主要宗旨之一:无念为宗
“念”就是思考,“无念”即不去刻意地思考。从现象上起念,见到的都是假相,就会产生尘劳之心,生起喜、怒、哀、乐等种种妄念。
“无念”一词,并不是《坛经》的原创,在以前的很多经论中就已经对它做了很多发挥,一般认为“无念”就是心本体,和最高境界的同义语。
《坛经》把它做了另外意义上的解释,《坛经》认为,所谓“无念”,就是“于念而不念”,也就是说,不离一切境,同时不著一切境。
“无念”并不是让人在现实世界的万物中,停止一切认识活动,而是要人面对世俗世界,而不受制于世俗世界。如果能认识外境,但又不对外境产生执着,就不会被外境所牵制,从而杜绝一切主观的愿望与执着。
禅宗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空的,世间万物皆由心起。
如果有了主观分别,万物就会生起;一但没有了分别之心,就能看到诸法性空的本相。
人要想从世俗世界中获得超脱,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世俗的意念活动,对一切事物不作任何主观分别。
慧能大师说:“如果停止了一切思想活动,什么都不想,确实可以一时断绝烦恼,但这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烦恼在这里消失了,还会在别处生起。”
所以“无念”并不是消灭一切思维活动,否则就是被“空”的观念所束缚。真正的“无念”就是要人在认识活动中,保持一种超越的精神,不为外物所累。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达到真正的涅槃解.脱。
慧能大师认为:“真如是念之体,念是真如之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念”也是“有念”,是以真如为念,是“自性起念”。这样的“念”,虽能看到一切万物,而自性仍然清净自在。这才是真正的“无念”,才是修行成佛的正确途径。
迷失的人陷入现象之中,从而产生了各种幻觉,由幻觉生出错误的看法,一切烦恼和虚妄都是由此而生,所以慧能大师要把无念当成禅宗的宗旨。
如何认识“无念”?
首先,要认识到四大皆空,世界上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是四大(地、水、火、风) 和合所形成的。四大和合而生,分散而灭,成坏无常,虚幻不实,故世间万物都是“无常”的。
其次,要认识到真正的"我”并不存在。人身体不过是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的结合,而四大调合,互相转化,每一秒钟都在变化,所以从自称为我的身体中根本找不到我的影子,故称“无我”。
那么,认识到“无我”,就应懂得不要执着于自身与外物,如果能破除这种执着,将心里的一切杂念都放下,那么心就不会被束缚,获得大自在的解脱。
如何做到“无念”?
无念不是“不”念,不是说要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而是要做到“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无论接触到什么东西,都能保持内心的清静。
无念其实就是正年,而非妄念。一日心中升起妄念,就会产生无明,种种烦恼也随之而来。
禅宗强调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修行,为什么这样能修行呢?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 中如果懂得专心一志,能做到心无旁骛,就不会有妄念产生,就能够做到“无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