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的真正内涵:福慧圆满
在佛经中,常用“宝”来形容诸佛菩萨及法门的崇高尊贵,如:
称呼至高无上的佛陀为“宝王”
诸佛菩萨的庄严法相为“宝相”
真如清净的佛性为“宝性”
称呼佛、法、僧为佛教中的“三宝”
称呼诸佛的清净国土为“宝土”“宝地”等。
而以宝来称呼诸佛菩萨及法门,除了因为他们都是无上珍贵的表征之外,在内义上,其实同样有着世间、出世间的福慧圆满之意。
佛陀是福慧同时圆满的两足尊。
在无量的生死大海中,佛陀由于发起无上的菩萨心,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万行,而圆满成就了大慈大悲、大智慧,成为福慧双足的两组足至尊。
佛陀具有无量福德,他的福德是同时具有世间及出世间的福德,并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来作为圆满福德的表征。
而这些福德成就,主要是以大悲心为根本,布施等妙行来圆满的。因此,如果要具足世间、出世间的福德,必须发起慈悲的菩提心,并实践布施波罗密等菩萨行来圆满。
而这也是佛法中修证一切世间,出世间福德所需具备的根本心要。
佛身是一切生命中最圆满的身相,代表福德,智慧圆满具足的象征,佛身微妙的微相,称为三十二相,又名为三十二大丈夫相、三十二大人相。
这三十二相的形成,是佛陀经历长久的修证而获得的,这是福德、智慧、悲心、愿力的圆满结果。
在这三十二相的形成中,福德资粮是及其重要的根本原因。
例如,佛身上都有微细柔滑的紫膜磨金色相,微妙光洁恰如众宝庄严的秒金台。
着金色相的形成,就是因为佛陀在过去的修行中,布施给予令人欣喜的食物、车乘、衣服、庄严器具等资身物品,以慈眼观视众生,所感得的妙想。
此外,像佛陀的手足极为柔软,宛如兜罗锦一般,而且颜色赤红,十分好看。
这称为手足柔软相,这个相好是佛陀在过去修行时,用上妙衣服、饮食、卧具供养师长,在父母师长期有病的时候,亲身侍奉供养而感得的妙相。
大乘认为,佛身有三种:法身、报身、应身,又分别叫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
1.“身”,除指体貌外,亦有“聚积”之义,即由觉悟和聚积功德而成就佛体。
2.“法身”,是佛法凝聚而成的佛身,无形也无性,没有身相,只能通过佛塔予以暗示。
3.“报身”,表示经过修行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并显示了佛智慧的佛身,阿弥陀佛即是报身佛。
4.“应身”,指佛为了救度众生而随机呈现的各种化身,释迦牟尼佛即是应身佛。因一佛具三身之功德性能,所以三身即一佛。
佛陀的圆满身相中,有许多都是因为以慈悲心布施财富,而感得的这些妙相,这是极为重要的关键。
佛陀在过去的修行中,由于布施大慈悲心,因此拥有无数的财宝、福德资粮,而他因为有无数的财宝,福德,又再发布布施,成就更大的福德、财宝,再予以布施,形成了善性循环。
这种福德、财宝的无限循环,在以智慧与慈悲的无上菩提之心主导之下,愈循环愈广,虽然是如幻的空化佛事,但最后成为福德、智慧圆具的佛果,实在不可思议。
诸佛的净土有无尽的庄严,其中多是由七宝、珍财所形成。这也是由无量的财宝、福德,由善性的循环所成就的,是慈悲、布施与智慧的妙用,所成就的庄严果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