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的七种立题:单三、复三、具足
佛经有几千卷,但它们的立题,也就是命名的方式,不外乎七种:单三、复三、具足。
“单三”,就是单式的三种,以人立题、以法立题、以喻立题。人指的是佛和菩萨,比如《佛说无量寿经》,“无量寿”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的名字。
“复三”,就是复式的三种,人法立题,人喻立题,法喻立题。就是人、法、喻的其中任两个来命名,比如《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即莲花是喻体,用莲花来比喻法的清静微妙。
“具足一”,就是综合式的一种。如《大方广佛华严经》,“方”是佛法,“大方广”就是说佛法深如大海,佛属于佛名,“华严”比喻佛的庄严,所以这是一部以法、人、喻共同命名的经。
在这七种立题之中,《坛经》的名字却比较特殊。
《坛经》全称是《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共32个字,经名可以分解为两部分: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和“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
在经名中,“六祖慧能大师”是人名,“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法,“最上大乘”是喻。因此,《坛经》是以具足式命名的。
但“南宗顿教”和“韶州大梵寺”却是派名和地名,因此它的意思又比具足式的更加全面。
“经”就是贯穿、使其统一的意思。
在中国古代文字中,“经”是指纺织时的纵线,与“纬”相对。
佛经的“经”是对梵文“修多罗”的意译,梵文的“修多罗”也是线的意思,古印度人把文字写在树叶上,再用绳子把树叶穿起来形成书。
我们中国人把古代圣贤,尤其是儒家圣贤的著作称为“经”,于是也把佛教经典叫作“经”。
——
《坛经》中所讲的“四乘”,就是度众生到彼岸的四种途径,也是修行中的四个不同境界。
小乘,如羊拉车,载物最少。修行者要听佛祖说法而开悟,只能度自己。
中乘,如鹿拉车,载物较少,要修十二因缘法,要将一念无明断倒,进入空无的境地。
大乘,如马拉车,载物比鹿多。修大乘是为了自行化他人,修六度法。
最上大乘,如牛拉车,载物最多。修最上大乘是为了证得圆满,是修行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