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故事:宗密,既是华严宗五祖,又是神会四传弟子
圭峰宗密最初出于禅门,传承荷泽宗的禅法,精研《圆觉经》,后来又从澄观学习《华严》,并多年研习,所以他以禅和华严的学问知识为背景,创立起一种禅与华严融合统一的“华严禅”。
宗密的“华严禅”提倡“教禅一致”的思想,通俗一点说,就是把禅宗以内的所有宗派,和禅宗以外的所有教派,融合成为一家。
所谓“教”,按宗密的解释,就是佛的教导;所谓“禅”,即指佛的心意。
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里说:“教也者,诸佛菩萨所留经论也;禅也者,诸善知识所述句偈也。”
宗密既是华严宗五祖,又是禅宗荷泽神会的四传弟子,还曾“幼通儒书”。
宗密认为佛内心的意向和佛言说的教义,应是完全一致的。
但是,禅宗以外的各宗派如天台、三 论、唯识、华严等却专于“教”或称“教家”,因为他们都以经论为依据进行研讨和修习。
而禅宗各派则属意于“禅”或“禅家”,因为他们均遵照佛意展开修习,是“以心传心”并特别重视“善知识”的句偈。
所以,宗密为了消除这种各自为阵、各立门墙的不利于佛教传播与发展的现象而提出“教禅一致”的思想,希望统天台、唯识、华严等教派与禅宗各派,也就是裴休所比喻的“融瓶盘、钗钏为一金,搅酥酪、醍醐为一味”。
在禅宗的各宗派和佛教的各教派之间,宗密认为最高层次便是华严教与荷泽禅的融合。因此,“华严禅”的核心就是“华严”与“禅”的融合。
宗密早年曾治儒家学说,所以他还提出了“三教合一”的思想,这是更为广义的“华严禅”的思想。
隋唐时期,儒、道、佛三足鼎立,一方面,三教之间有矛盾,有论争,但另一方面,三教为了适应王朝的统一局面,又不断地在进行调和、融合。
宗密认为,三教都是为共同的社会制度服务的,利害关系一致,所以他积极地提倡“三教合一”的主张,希望在统一佛教内部各宗各派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 儒 、释 、道三教思想。
实现以佛教为中心的三教合一,从而使佛教完全融入中华文化的大系统中并成为一种主干或领导力量。
宗密的“华严禅”,在中国佛教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宗密去世后不久形成的五家禅中,一些派系便以宗密所提倡的华严禅为依据,展开禅与华严的融合,把华严的理论纳入禅宗体系,如曹洞宗论五位君臣,法眼宗说十玄、六相,都是受到了宗密禅学的启示。
至五代宋初永明延寿和北宋明教契嵩,他们根据当时社会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宗密圆融学说。
提倡“教禅一致”和“禅净合一”,对禅宗思想体系和修习方式予以全面改造,改铸了唐末五代时的禅宗形象,成为禅宗思想史上一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