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主要宗旨之二:无相为体
“无相”是“无念”的理论前提。
“相”本来是指事物的形状、性质等,禅宗认为,事物的“相”是由心造成的,所以都是不真实的,只有摆脱了这些虚妄的假相,才能认识到世间万物的真实本性。
一切事物都是内因外缘和合而成,所以没有自性,但在众生的眼里,它们却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其实众生所看到的,只是一个虚假的相而已。根据众生业力不同,所得到的相也不同,佛法的作用就是让人看到它的本性是空,从而破除诸相。
相是相对于性质、本体等而言,它是六识所照见的对象,万物本性虽然是空,但在六识的观照之下,就会显现出各种不同的相。
一切外相都是虚假的,没有固定不变的形式,同样的事物在众生的眼里可能会有不同的外在表现。
比如恒河里的水,在人的眼里它是水,但在天人的眼里它就是琉璃世界,在鱼的眼里它就是可以居住的房子。
“无相”是《坛经》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如何破除诸相,是禅宗修行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首先认清万法诸相的本性是十分有必要的。
《坛经》对“无相为体”的解释是:对外超越一切形相,就是无相;只要能超越形相,本性清净,就是以无相为本体。
这里的“无相”,也是用来说明自性的寂然清净的状态,也就是说,本来自性远离一切世俗之相。
但《坛经》并没有把“无相”局限在对自性的解释上,而是广泛应用于一切修行方式,例如“无相戒”、“无相忏悔”、“无相三皈依戒”、“无相偈”等等。
在慧能之后,禅宗也发挥了对无相的应用。万法本性是我们无法用眼看到的,也是无法用任何语言加以描述的,只能用心来体会。
而只有当心不受世俗之相束缚时,才能见证到万法的本性,所以慧能大师说“离一切相即佛”。
“离一切相即佛”
心相:“相由心生”,众生多执者于心相,只看到虚假的形式,而看不到万法皆空的本质,自己的本性因而被蒙蔽。
于相而离相:如果能够“离一切相”,就能够顿见性体的本来清净,如云散而虚空明净一般。这种本来清净的状态,就是衡量“无相”的标准。
无相:是对心体本然状态的一种说明,即性体清净,这也是禅宗强调“无相”的目的,只有自性清净了,才能见证到万法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