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金刚经》、《坛经》之间的演变
禅宗的经典有很多,但大体来讲经过了《楞伽经》一《金刚经》一《坛经》的演变。
一,达摩与《楞伽经》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来中国弘法,所持经典是四卷《楞伽经》,达摩传法给二祖慧可,也是传授《楞伽经》,并说“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
慧可依言奉行,并令弟子以《楞伽经》为心要,依此经修行。
此后的几代禅宗祖师,都是将《楞伽经》作为经典相传承,直到五祖弘忍传法给六祖慧能时,才改用《金刚经》。
《楞伽经》提出了“如来藏”思想,“如来藏”也就是“佛性”另一种称法,该思想认为“如来藏自性清净”,一切众生本来就具有清净的如来法身,人人皆可成佛。
“如来禅”是《楞伽经》中的一种禅法,也是一种最古老的禅法。如来禅的本意为“如来所得之禅”,是证入如来之境、区别于外道和二乘菩萨所行的“最上乘禅”。
这是禅宗理论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弘忍与《金刚经》
《金刚经》在般若类经典中具有核心地位,而般若学是大乘理论基础。
《金刚经》重点发挥了“缘起性空”的理论,认为修行即是修心。全经由佛祖和善于解空的须菩提一问一答,围绕“云何降伏其心”展开讨论。
《金刚经》还破除了对文字的执着,“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并进一步提出“于法应无所住”,即不要执着于法。
相传六祖慧能大师正是听到这一段而开悟的。五祖弘忍认识到《金刚经》是一把开启智慧的利剑,它干脆利落,直指内心,因此五祖传法时把《楞伽经》改为《金刚经》。
“般若空”是《金刚经》的要旨,也是禅宗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般若"是指能使人到达彼岸的妙智慧,“空”是说世上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没有自己的本性,因此是空的。
三,慧能与《坛经》
虽然慧能在世时还没有成文的《坛经》,但《坛经》的主要思想在慧能那里已经形成了。
《坛经》提出了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观点,师父传给弟子,以心印心,见性成佛,这种禅法就是祖师禅。祖师禅综合了“如来禅”的思想和“般若空”的思想,是《坛经》之后的一种新的禅风。
《坛经》综合了多部经典的精华思想,而又有所创建,它不但是禅宗的理论基础,而且是唯一一部“本土经典”,后世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