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大师虽然不识字,但他的一生,对后人的影响却十分巨大
慧能大师虽然不识字,但是他的影响却是十分巨大的。
禅宗的机锋公案、传灯录、法统的传承、丛林制度、亦农亦禅的宗风等,都可以在他这里找到根据。
唐玄宗先天二年,慧能大师在新州国恩寺预见到自己即将入灭,便事先向弟子们嘱咐以后的各种事情。
在嘱咐完弟子继续弘扬南宗顿教法门之后,慧能大师于八月三日三更时,奄然迁化。当时寺里弥漫着奇异的香味,几天之后才散去,林木变白,似乎都为慧能大师送行。
三个月之后,新州的国恩寺、广州的法性寺、韶州的宝林寺,都想把慧能大师的真身迎去供养,但最后真身还是回到了曹溪。
人们把慧能大师的肉身放入龙龛里时,出现了直上云霄的白光,白光一直持续了三天才散开。
慧能大师原籍范阳,自幼丧父,随着母亲到南方,后因听人诵读《金刚经》,决心出家,来到湖北黄梅弘忍大师处学法。
在得到弘忍大师传授的衣钵之后,又回到南方,19年后在广州法性寺剃度出家,以曹溪为中心,在广州、韶州、新州一带大弘南宗顿教法门,行化40多年,弟子达三五千人。
慧能大师的思想,和弘法活动,开创了禅宗的新时代。
慧能大师的顿教法门,不仅是历史上的一大亮点,而且彻底融入了中国文化。
在慧能之后,禅宗“五花七叶”,尤其是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大系,前后传承达千年之久。
经过马祖道一、百丈怀海、临济义玄等大师的努力,禅宗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山林佛教风格。在唐武宗灭佛事件对其他宗派造成毁灭性打击之时,禅宗一枝独秀。
荼毗,就是火化,僧人死后将尸体火葬。
这本是古印度葬法之一,先焚烧尸体,而后收葬遗骨。这一葬法自佛陀逝世被采用后,就开始流传,一直被尊为一项重要的礼仪。
僧人的尸体火葬后的骨灰,或舍利,一般会建塔安奉,安奉的仪式称为“入塔”。塔最早的用途就是安放佛陀的遗骨,后来塔的供奉内容变化很大,僧众和一般信众死后也可以作塔埋骨。
唐先天二年,慧能大师在曹溪入定二十余天,和四众告别,然后坐化。其肉身成胎,他的弟子用中国特有的夹苧造像工艺,塑成了“六祖真身像”,供于南华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