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菩提般若智慧?六祖慧能说:愚人和智人,佛性没有差别

时间:2023-06-12

什么是菩提般若智慧?六祖慧能说:愚人和智人,佛性没有差别

六祖慧能大师说:“菩提般若智慧,世上的人本来都有,愚人和智人,他们的佛性没有差别,只是由于迷惑和开悟的状态不同,所以才有了愚智之分。”

世上的人们整天嘴里念诵般若,寻找智慧,却没有认识到,自我本性中存在的般若智慧,就好像嘴里说各种食物是不能使人肚子饱的。

寻求般若智慧如果只是嘴上空说,虽历经万劫,也永远不能明心见性,终究对学法没有增益。

“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意思是大智慧到彼岸。这必须要内心体认,而不是口头上说。嘴上说而内心不体认,一切将如同梦幻泡影,如雾如电,转瞬即逝全都是空。

口中念诵,内心体认,才能心口一致,相互契合。人的清静本性就是佛,离开自性没有别的成佛的可能。

什么是菩提般若智慧?六祖慧能说:愚人和智人,佛性没有差别

什么叫摩诃?

摩诃是“大”的意思,人心广大无限,就像虚空一样,没有形质,没有障碍,没有边际,不是方形圆形,没有大小,没有青黄赤白之色,也没有上下长短,没有嗔怒欢喜,没有善恶对错,没有开端和尽头。

佛性境界,都等同于虚空。

世上之人的本性其体本空,含一切万法,不舍一切法。所谓自我本性为真空妙有,也是这个道理,却也不要执著于对空的追求,如果一味什么也不想地坐在那里,虽无善恶分别,但又落入虚妄的无记空了。

世界虚空,却能包含万事万物。

比如各种现象: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所有的大海,须弥山及其周围的山,都全部含纳于虚空之中。

世人的自性真空,也是这样的。

什么是菩提般若智慧?六祖慧能说:愚人和智人,佛性没有差别

能含藏一切万法,这就是大。

万法存在个人的自性本心之中,如果看到一切人的善和恶,都能够不生取舍之心,也不被沾染,不起执著,心如同虚空一样,这样就称之为大,所以称为“摩诃”。

执迷不悟的人终日口头空说,智慧开悟的人用心体认。

还有一种愚迷蒙昧的人,绝弃思考,死心静坐,什么一切都不思考,自己妄称这就是大。这一种人,不能与他谈法,因为他持不正的执见。

自性本心广博浩大,含藏遍布一切对象和常物。其功用便是能使一切清楚明白,运用它便能体认一切。一切都在本心,本心含藏一切,去来自由,无所滞碍,这就是般若之智。

什么是菩提般若智慧?六祖慧能说:愚人和智人,佛性没有差别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