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涅槃之后,僧团逐步发生了分裂,至于原因有两种说法
佛陀入灭后,僧团发展很快,传播到古印度的许多地区。
由于各地的僧团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的,而且不同地区的环境又有差别,因而僧团逐步发生了分裂。
关于最初发生分裂的原因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五事说”,一种是“十事说”。
“五事说”是根据《异部宗轮论》等佛典的记载。公元前四世纪,大天比丘提出“五事”,以说明阿罗汉并未得到究竟解.脱,大天五事的内容是:
第一,阿罗汉仍不能抵制天魔诱惑。
第二,阿罗汉等四果圣人仍有不染之无知。
第三,四果罗汉对于佛法诸谛尚有疑惑之外,并未彻悟无疑。
第四,阿罗汉证果时,必须由他人印证。
第五,阿罗汉为声闻道,其圣道必由声现起。
大天关于“五事”的说法在古印度引起争论,出现分裂,赞成大天观点的形成大众部,反对大天观点的形成上座部。
“十事说”是根据《善见律毗婆沙》的记载。
在佛陀入灭百余年后,居住在毗舍离的比丘违反原始的教规,认为持戒不可一味执著,应当如法应机,灵活持戒。毗舍离“十事”的内容是:
第一,可蓄盐于角器中。
第二,如未吃饱,可于午后一段时间内继续进食。
第三,一食后可至另一聚落再食。
第四,同一教区的各群比丘,可在各居处行布萨。
第五,羯磨众义时,虽人数不足,仍可举行羯磨。
第六,行者可随顺和尚的常习。
第七,可饮用未经去脂之牛奶。
第八,可饮用未发酵或半发酵的椰汁。
第九,制坐具可不贴边,大小随意。
第十,可接受金银以充传法之用。
这“十事”在当时引起争议,并发生分裂,认为“十事”合法的形成大众部,认为“十事”违戒的形成上座部。
僧团分裂为大众部和上座部,史称“根本分裂”。
在根本分裂后,又发生更多分裂,史称“枝末分裂”。对于枝末分裂,南传和北传的记载有所不同。
根据南传史料的记载,部派共分出十八部。
大众部中分出牛家部、一说部和制多山部。牛家部中又分出多闻部和说假部。
上座部中分出十一部,即先分出化地部和犊子部。从化地部又分出说一切有部和法藏部。说一切有部则又演化出饮光部、说转部和经量部。从犊子部又分出了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和密林山部。
——
根据北传史料的记载,部派共分出二十个部。
大众部系统分出八部,即先分出一说部、说出世部和鸡胤部,后又分出多闻部、说假部,最后又分出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和北山住部。
上座部系统分出十部,即先分出说一切有部和雪山部,然后从说一切有部分出犊子部,从犊子部演化出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和密林山部。
从说一切有部分出化地部,从化地部分出法藏部,后又从说一切有部分出饮光部,最后从说一切有部分出经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