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递的智慧:之所以人有烦恼,就是因为人的心里有我,也有他
“施受皆成空,迟无执着意”
为什么不执着?因为明白布施者和受施者都是无常变化的,都是因缘聚合之物。此刻有,过一会儿就没有了,想执着也执着不了,只能任他来者自来,去者自去。
之所以人有烦恼,就是因为人的心里有我,也有他。
就是说,人心里有自他之分,人一旦觉得“我对他那么好,他却对我不好”时,就有可能产生仇恨。其实,“我”也罢,“他”也罢,都是因缘聚合的假象、幻觉。
你的想法和经验随时都在,此时觉得张三很好,下一秒可能就会觉得他是个骗子,刚开始觉得李四很好,发生一些事情之后,可能就会觉得他不好。
觉得他好的时候,就会对他很好;一旦觉得他不好,可能就会把他当成仇人。
自己在变化,对方也在变化,佛施也是这样。
所以,如果决定要贡献社会,就不要在乎纷纷繁繁的假象,不要执着任何东西,凡事只问自己有没有做好该做的事情。
做好了,就可以很坦然地入睡,如果没做好,就要尽量做得更好一些。
“财施亦法尘,当体即空寂”
布施金钱是财施,布施真理和智慧是法施,所有布施的本质都是灰尘,都是法界的尘埃。
做归做,不要执着,要知道尘埃是终究会落定,布施的行为也是终究会过去的。当不执着的时候,“三轮体自寂”,自然会做到三轮体空。
这时,就是释迦牟尼提倡的大布施,也就是无我,无他,无受者,无布施的过程本身。但是也不要断灭,不要觉得一切都是虚无的,觉得无论怎么样都会变化,没有意义,不是这样的。
虽然布施只是瞬间存在的行为,是一种因缘聚合的现象,但它是有意义的。即使它是变化的,它仍然有意义,因为它仍然有福德,仍然有精神,仍然在利他。
布施的精神仍然会传承,所以不是断灭。一旦觉得它没有意义,就进入了佛家所说的断减空,这是一种偏见,也叫顽空,不执着结果不是顽空,而是不会执着地想要实现什么目的。
《金刚经》中一直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要执着于某个东西。
对什么事都不要执着,对结果也不要执着,不要执着表象,不要执着法相,也不要执着非法相,万事万物万相都不要执着。
执着万事万物所有生减现象,就叫法相、法执;不执着万事万物万相,就叫破除法执。
菩萨破除了法执,不但无我,也无法,了无牵挂,同时又积极度众,这才是菩萨。如果了无牵挂之后什么都不做,就不对了,不是菩萨。
所以,“行于布施者,不住非法相” 既不住法相,又不住非法相。既不执着于做本身,又不认为做事没有意义。
“非法相”的意思是,既然大家都是变化的,那么他就不执着有;既然变化中有缘起的存在,那么他就不执着于空空有都不执着。
既不认为什么东西能够永恆不变,不强求任何事物永恆不变,知道一切都在变化,又知道布施是有意义的,能利益众升,他只是不执着结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