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是个什么样的人?

时间:2023-06-13

在很多寺庙中,都设有罗汉堂、罗汉殿,里面供养着众多的面目各异的罗汉。在这些罗汉中,有一位中国的罗汉,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济公和尚。

  济公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左右,卒于嘉定二年(1209)。浙江天台人,俗姓李,原名李心远,字湖隐,号方圆叟。十八岁在临安(今浙江杭州)灵隐寺出家,师从该寺住持佛海法师,法号“道济”,后移住净慈寺。

  据说他为人“狂而疏,介而洁”。生活无拘无束,寝食无定,破衣烂衫,云游四方,而且不守戒律,饮酒食肉,佯狂不饰细行,被人们称为“济颠僧”。他又是一位见义勇为、爱打抱不平且神通广大的侠僧。他智斗秦桧,惩治嘲弄贪官污吏,乐善好施,扶危济贫,嬉笑幽默,不修边幅,深受百姓爱戴,百姓们都叫他“济公”或“济公活佛”。佛教徒们说他是“降龙罗汉”转世。

  济公虽然嗜好酒肉,举止癫狂,但精通佛理,深得禅中三昧。文笔隽秀,擅长书法、诗词。他写的诗清丽洒脱,颇有禅昧。有一首他醉酒后写的诗是“何须林景胜潇湘,只愿西湖化为酒。和身卧倒西湖边,一浪来时吞一口”。

  济公爱西湖,并不是因为人人所称道的西湖胜景,而是因为西湖水在他眼里可以化为美酒。他醉卧西湖边,风吹来一朵浪花他饮一口酒。这首诗中的任运洒脱正是济公的典型人物性格。

  由于济公深受民众喜爱,身上逐渐被附会了神话传说色彩。据《清一统志》记载,济公所居的净慈寺曾一度毁于大火,道济四处化缘以重建寺院。当他来到严陵(今浙江桐庐),看见四周诸山树林茂密,于是脱下袈裟向空中一扔,把周围各山都罩了进去。于是神奇的事情出现了,只见刹那间,山上的树木竟被一根根地拔了起来,推到江边,然后顺流东下,最后这些树木都来到了净慈寺的那口井里。寺里的僧众们将木料从井里捞上来,使净慈寺得以恢复旧观。

  公元1209年,道济在净慈寺悠然而逝。临终前作偈一首,概括其生平曰:“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倒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六十年间的人世生活对于他是一场旅行,水连天碧处是他生命最美好的归宿。以笑傲人生的态度泯灭生死区别,将个体生命融入宇宙生命,这是济公大智慧的写照。

  济公离世后,人们建造了许多纪念他的殿塔。在杭州著名的风景区虎跑泉,有不少佛教建筑,其中有非常闻名的济公殿和济祖塔院。在净慈寺里,那口传说中济公用神通力运送木头的古井至今仍吸引着无数的游人驻足观望。

  在灵隐寺对面的飞来峰中的青林洞(又名金光洞)至今还留有“济公床”“济公桌”等。相传当年济公在灵隐寺出家时,常偷偷到这里来喝酒吃狗肉,喝醉了就在床上呼呼大睡。这些妙趣无穷的传说,引得无数游人浮想联翩。

  济公性格独特,后世给他做的塑像形象也很奇特。在罗汉堂中,济公还是那么无拘无束、逍遥洒脱,他并不排列在罗汉们的队伍中,而是四处游逛,行踪不定。在北京碧云寺中的罗汉堂中,稍不留意就会看不到济公的塑像,因为他蹲到了房梁上。据说这是因为他到罗汉堂报到去晚了,只好屈尊在此。

  而在江南的一些寺院里,济公常常站在过道里。其形象通常是身穿破僧衣,手拿破扇子,面部表情非常生动,眼睛传神,使你无论在哪个位置,都像被济公盯着看。他的表情也多种多样,从三个不同角度看能看到三种不同的表情:从左边看,愁眉苦脸;从右边看,春风满面;从正面看,半脸哭,半脸笑,“啼笑皆非”。

  有关济公的小说、传记、剧本等文学作品很多。最早的是明代的《红倩难济颠》,但传本已佚。后清代郭小亭作《济公传》(全称《评演济公传》),是济公传说故事的集大成之作。从古至今,济公故事和形象始终活跃在戏剧影视作品中,受到人们的喜爱。

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是个什么样的人?

RECENT POSTS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冒雪向雁门关而去

德清招待胡顺庵的,是他平常所用的极为简单的饭菜。平时吃惯大鱼大肉的兵备大人的肠胃,此时以燕麦、野茶来调和一下,倒也是可以一去油腥。所以,胡兵备觉得十分新鲜、清爽。胡顺庵...
2025-01-19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冒雪向雁门关而去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东林寺文宣部 法华一部,佛事百八。四重料拣利愚黠,万善作警察。普期超拔,往生极乐刹。视诸众生皆是佛,只顾救生忘国宪。赴市心乐颜不变,蒙...
2025-01-19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一日禅:交友应带侠气

人不能没有朋友,与朋友交往要带一点侠义之气。虽然不一定要做到为朋友两勒插刀、毁家输难,至少能偶而吃一点亏,让朋友多得一些利益,或是多担当一些责任,都不要太介意。如果对朋友...
2025-01-19
一日禅:交友应带侠气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聚与散都有缘分

德清上少室山、拜初祖、历游洛阳、伏牛山,最后至五台居留、开悟的日子里,他并不知道少年时代的好朋友雪浪,正在到处追随他的足迹。因为德清在五台山清苦的生活和雪浪沿途的艰辛...
2025-01-18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聚与散都有缘分

狗身五百世,一朝遇佛缘: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舍卫国,佛法的光辉普照大地,佛陀在此驻锡,引领众生走向解脱之路。彼时,尊者舍利弗秉持着慈悲济世的宏愿,昼夜不停地以天眼洞察世间,寻觅那些与佛法有缘、应当被度...
2025-01-18
狗身五百世,一朝遇佛缘: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一天夜里,梦到了文殊菩萨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德清天天读经,时时与自己所悟境界相对照,时间长了,连做梦也在参佛道。德清所梦到的文殊菩萨在金刚窟大般若寺中,倚卧状上,妙峰法师在左首待候,德清即上前参拜,并...
2025-01-17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一天夜里,梦到了文殊菩萨

你知道人生四宝吗?

安心入梦乡,如舟泊静港,悠然自得;快乐品佳肴,似蜂采甜香,满心欢畅;欢喜展笑颜,犹花绽春日,明媚生光;健康行世事,若树沐朝阳,茁壮成长。此四者,乃人生之瑰宝,熠熠生辉,照亮前行之路。...
2025-01-16
你知道人生四宝吗?

一日禅:对治焦虑

人为何会陷入焦虑的漩涡?皆因那心中所求与手头所拥,宛如天平两端,难以平衡。才华似流星划过夜空,璀璨却短暂,难以承载那浩瀚如海的野心;存款犹如沙滩上的城堡,面对风险之潮,轻易便被...
2025-01-16
一日禅:对治焦虑

人一定要看清自己

观人易如反掌,尤其是那些瑕疵与不足,在旁观的视角下似乎昭然若揭。然而,反观自我,却仿佛雾里看花,难上加难。我们所见的他人,不过是心灵镜像中的投射,是主观认知的剪影。 将过多的...
2025-01-16
人一定要看清自己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傲气”的小僧

西元一五七四年,德清二十九岁,他先上燕京西面的香山游。在这里经过汪伯玉、汪仲淹兄弟的介绍,他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像王凤州、王麟州兄弟以及南海欧桢伯等许多名士。大家对这个年...
2025-01-16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傲气”的小僧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