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故事:布袋和尚过世之后,人们却依然见到他的身影?
这件事很是令人难以置信,就是在布袋和尚过世之后,人们却依然经常在明州、杭州、越州见到他的身影。
他一如往常一样,居无定所,行无轨迹,言语无状。可是,岳林寺那些亲自埋葬了布袋和尚的僧众并不相信,总是一笑了之,死人岂能复活?简直太荒唐了。
可是,不断有这样的信息从各地传来。
有人说看见布袋和尚在武夷山云游,还有人说他眼下正在天台山国清寺挂单……总而言之,这布袋和尚生前嘻嘻哈哈,疯疯癫癫,奇形怪状,死后依然神出鬼没,不让人省心。
布袋和尚圆寂之后,他的俗家弟子蒋摩诃,在自己居住的应家山专门建造了一座塔,取名“奉师塔”。
塔中,供奉着陆生画的布袋和尚像。蒋摩诃题诗曰:
兜率天宫阿逸多,不离天界降娑婆。
相逢为我安心诀,万劫千生一刹那。
弥勒菩萨的本名就叫“阿逸多”,蒋摩诃所建的奉师塔,直到清朝光绪年间,依然存在。
其后,蒋摩诃云游到了鄞县东乡小盘山,在山峰高峻处筑庵静修。
他轻易不下山,专门训练了一只大黄狗,每当米尽粮绝的时候,他便在狗脖子系上一百个铜钱,黄狗独自到街市中籴米驮回。往来二十里,从未出过差错。
布袋和尚迁化十年之后,有一位奉化人奉吴越国的派遣,到前蜀王国(今四川)公干。他在回来的路上,行至栈道时,竟然邂逅了这个大肚子和尚!当时,那人被吓了一大跳。
布袋和尚依旧哈哈一笑说:“施主不用惊慌,你并不是白日撞见鬼了,贫僧之所以要与你相见,是想托你捎话给蒋摩诃。”
那人说:“蒋摩诃我知道,他就住在应家山。”
布袋和尚说:“不不,他眼下在鄞县东乡小盘山静修呢。”
那人说自己交差回乡,正好要先到明州会一个朋友,而明州的治所就在鄞县,所以很方便。布袋和尚笑着说:“贫僧正是知道你要在明州停留,所以才托你的。你见到蒋摩诃,对他说,‘相见之日已近,愿自爱!’”
这人回到明州之后找到蒋摩诃,把布袋和尚托转的口信告诉了他。蒋摩诃听后说:“我已知之。”
于是,蒋摩诃遍访亲友,一一话别,然后沐浴更衣,跏趺端坐在蒲团上,安然而逝,往生到兜率陀天。
摩诃居士死后,就安葬在了明州东乡小盘山。他的后人,世世代代信佛崇佛,修行之风,一直延续了千年。
蒋j石的祖父蒋玉表,生前信佛十分虔诚。蒋的母亲王氏,更全身心皈依佛门,带发修行多年。“迁四明第二十八代孙”,蒋j石回乡之时,常常专程到小盘山,祭拜蒋摩诃这个先祖。
1949年,在他离开大陆前夕,也没有忘记去向这位远祖辞行。
公元936年,当时,有一位名叫王仁佶的候补官员,系福建莆田县人。他在等待任用期间,到江南天兴寺游览之时,遇到了一个大肚子和尚。
那和尚禅杖头上挑着一只硕大的布袋,笑嘻嘻地走到王仁佶面前,说道:“见过父母官。”
王仁佶一愣,说道:“学生尚未被委任官职,如何是您的父母官?不知大师仙乡何处?”
那大肚子和尚哈哈一笑,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说完,忽然不见了踪影。
第二天,王仁佶被委派到奉化县任县令,他上任之后不久,在官衙又遇到了那个有几分神秘的大肚子和尚,胖和尚笑道:“恭喜恭喜。”
王仁佶合十说道:“大师原来是这奉化人,大师系世外高人,如何预先晓得下官将任职仙乡?您是未卜先知,还是……”
胖和尚也不回答,从怀中拿出一圆封书,对王仁佶说:“我七日不来,则可开以看之。”
说完,他又一闪而失,没了踪影。
王仁佶是一位诚实的君子,七天过后,未等到那胖和尚,便打开了圆封,其中有一首偈子: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
后面书写着九个字:“不得状吾相,此即是真。”
王仁佶一打听,才知道那个胖和尚原来就是奉化的布袋和尚!而布袋和尚,就是弥勒菩萨的示现。王仁佶将这件事详细记录了下来,并且将那首偈子刻在了石碑上。
这首偈子,与布袋和尚的示寂偈一模一样,人们更加确信布袋和尚就是弥勒菩萨。
于是,人们奔走相告,竞相描摹布袋和尚的形象,供奉在佛龛之中。在布袋和尚曾经游化过的广大江浙、闽南地区,寺院之中也开始以布袋和尚的造像,替代了原来的天冠弥勒,供奉在天王殿里。
渐渐地,布袋和尚就是弥勒化身,得到了全国僧俗的一致认可。于是,大肚子笑弥勒——根据布袋和尚生前的模样塑造的佛像,堂而皇之进入了佛殿之中,供人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