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人生:句句受用,如梦初醒

时间:2023-06-13

佛教有一句名言“人生如梦”,意味着我们的生命就像是一场梦境,虚幻而短暂。而佛陀的话中又是怎样的一个含义呢?他说“句句受用,如梦初醒”。这句话中包含着哪些道理和启示呢?

佛说人生:句句受用,如梦初醒

首先,佛陀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句句受用”,也就是说,每一句话都有它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心灵敏锐,不漏听一字一句,从每一句话中汲取营养。我们常常会听到“耳朵进,大脑出”的说法,但实际上,我们应该倾听聆听,认真思考每一句话所包含的含义,才能真正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财富。

佛说人生:句句受用,如梦初醒

其次,佛陀的这句话还告诉我们:“如梦初醒”。梦醒之后,人们常常会对梦中发生的事情感到迷惑和困惑,但随着清醒的觉醒,一切都变得清晰明了。佛陀的这句话也是在告诉我们:“当我们的心境变得清明和淡泊,我们便会看到更多的真相。”这也就是佛家所讲的“如实观察”,只有在去掉杂念的情况下,才能看到事物真正的本质。

通过认真体悟佛陀所说的“句句受用,如梦初醒”,我们可以发现,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佛教中的修行之路,更是对我们生活中各个方面的提醒和警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忙碌而错过很多细节和精神上的启示。

佛说人生:句句受用,如梦初醒

这样一来,我们很容易迷失于繁琐的琐事中,无法把握生命的真正价值。而当我们能够时刻保持心灵敏锐,认真倾听每句话,关注每一个细节时,我们便能在日常生活中获取更多的真理和智慧。

总之,佛教的这句话并非只是一种修行方法或者只适用于某个特定的场合,它更是一种人生的哲学思考。只要我们能够从这句话中发掘其潜在的价值和意义,不断地吸取营养,并获得深刻的思考和领悟,我们便能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成长,实现自身的价值。

RECENT POSTS

是佛在念我,非我念佛

对于我们念佛人 天天说的是念佛,写的是念佛 想的是念佛,谈的是念佛 念的还是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却不知道念佛真义是 “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 我们...
2025-05-21
是佛在念我,非我念佛

不杀生,请走家中四害的方法!

家在农村或郊区的,老鼠可能更是家中常客,一些食物被他们光顾,一些衣服被他们损害。 从小到大,我们都是杀杀杀,苍蝇拍一拍拍死几个,粘蝇纸一粘,粘住几十个,灭虫剂一杀杀死很多个,蟑螂...
2025-05-21
不杀生,请走家中四害的方法!

你所有的福报,都是善念积累而来

缘 起 善念里带着你的情绪,我们每起一个善念,就会在心地中留下一个好的种子,起了一个恶念,会在心地留下坏的种子。遇到适当的因缘,就会开花结果。 善的种子结的是快乐和吉祥;恶种...
2025-05-21
你所有的福报,都是善念积累而来

戒律是束缚还是保护?怕犯戒怎么办?

有不少师兄内心对求戒是向往的,但又碍于戒律严格,担心自己持不好守不住,所以迟迟未能受戒。 ■ 为何要受戒? 学佛的人,在皈依三宝以后,具体的实践规则,即为受持不杀、不盗、不邪淫...
2025-05-21
戒律是束缚还是保护?怕犯戒怎么办?

为什么不能以菩萨名号作拜垫用?

以菩萨名号作拜垫用,罪过之极。光若作一方主人,当必到处声明此事之过。俾有信心者,唯得其益,不受其损也。 譬如子孙,以祖父之名,书之于布,以作拜祖父时垫地之用,及坐地时,恐污衣服,用...
2025-05-20
为什么不能以菩萨名号作拜垫用?

关于诵经的注意事项,学会了再读功德无量!

读经,是忏悔业障的方法之一,能够消除罪业、增长福德,让我们的身心越来越清净,然后开智慧。 读经之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读经典的动机。 我们学习佛法,是要把自己当患者想,佛...
2025-05-20
关于诵经的注意事项,学会了再读功德无量!

告诉你,拜佛误区有哪些!

一、凡事靠自己,万事不求人 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别人。任何事情,不靠自己去做,就没有做成的可能。 生活只能由自己掌控和承担,即便是佛,也无法代替世人去任何事。 佛可能会...
2025-05-20
告诉你,拜佛误区有哪些!

人这一生,总有人渡你

人生在世,没有无缘无故的遇见,每一个出现在你生中的人,都是有原因的。 人这一生,总有人渡你! 有人渡你,给你的是温暖和力量;有人渡你,给你的是鞭挞和坚强。甭管别人怎么对你,全都是在...
2025-05-20
人这一生,总有人渡你

念佛之人的“三不可”, 你知道几条?

凡修持经文,持念咒语,虔诚礼拜,真诚忏悔,以及伸出援手救灾,慷慨解囊济贫,此等诸般慈善功德,均应心怀向往,期求往生西方净土。 万不可贪图来世的人间福报,一旦心生此念,便与往生西方的...
2025-05-20

佛家智慧:鬼魂敬畏的3种人,你有这种特质吗?

自古以来,关于鬼魂与人之间的故事不绝于耳。在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中,《地藏菩萨本愿经》《盂兰盆经》等经文都曾提及人与鬼神的微妙关系。佛家常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人鬼虽处...
2025-05-18
佛家智慧:鬼魂敬畏的3种人,你有这种特质吗?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