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五眼六通是什么?两者有什么关系?

时间:2023-06-17

  五眼六通是佛教的神通。五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六通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尽通」。

五眼是什么?


  肉眼:


  肉眼,是肉身凡夫的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外不见内,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因有此碍,故求天眼。肉眼能照见一切没有隐蔽、没有障碍的可见之物。

  肉眼功强的人,在睁开眼时可以看到别人身体外面的辉光,即人体场,可以和世界上最先进的摄相仪媲美。肉眼看光有四个用途。

  (1)通过看光可以判断人的身体状况。一般是银白色的人身体健康,灰色的人有病,颜色越暗病情越重,黑光的人已经离死不远了。

  (2)通过看光可以判断人的功能功力。功能越强,辉光的颜色越分明。随着功力的不断增加,光色会发生变化,从低到高依次为银白红或橙浅黄金黄绿蓝紫(如老子)七色光环(如释迦牟尼)。

  (3)通过看光可以了解人的气质、性格类型以及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有的人天生气质很好,有与众不同的辉光,他的光柱在入静或睡着时可以无穷高,且具有穿透性,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这种人有一种凝聚力,人们会莫名其妙地跟他走,往他身边聚。他如果参政,就能得天下;如果修道,就可能成正果。这种气就是天子气如《史记》里记载刘邦就有,会看光的吕雉、范增、秦始皇的谋士都在找他。

  (4)通过看光可以判断某地的地磁、地电、地光是否适合练功。如果某地的光是黑色的雾气,就不要在那里练功。有的山头出现黑色的光,比较高,一般是有特殊能量的动物在这里,应该避开。

  天眼:


  天眼是天人的眼。远近皆见,前后、内外、昼夜、上下悉皆无碍。然虽见和合因缘所生的假名之物,不见实相,故为得实相,而求慧眼。天眼能照见没有隐蔽、没有障碍和有隐蔽、有障碍的可见之物。

  天眼功是指天目(即松果体、脑上腺、山根、泥丸等)或身上其它辉光处被启动而产生的视觉效应,称非瞳孔视觉效应。天眼功的具体表现有四个层次。

  (1)内视。内视就是指练功人返观内视自己体内,看到气在自己内部的运行,还有五脏六腑以及骨骼各方面的情况。由于练功时经常意守一个部位,意到气到,这里的气就越攒越多,气多就产生能量,能量聚到一定层次时,由量变到质变,开始产生图像了,以呈像的方式展现神奇,突然看到五脏六腑。其顺序是气;能;光;像,由闪动到黑白到彩色,越来越稳定清晰。

  (2)透视。包括人体透视、地下隐蔽物透视和隔墙隔物透视。人体透视就是在人不用脱衣服的情况下,用天眼往里观察,可以看到他的腑脏、骨骼、表皮(表皮透视难度最大)等各种情况。地下隐蔽物透视是直接往地心、地下寻找一些(píng)时用肉眼看不见的东西,比如找水、找矿、找埋藏物等。隔墙隔物透视是从这个屋往那个屋看,或看抽屉、衣兜里有什么东西等。

  (3)遥视。古代称为千里眼,没有时空的限制,没有近与远的区别,可以看到几千里、几万里以外,只要在宇宙里确实存在的东西都可以看到。遥视是透视功能的延展。

  (4)微视。即在功能状态下去观察微观世界,在显微镜下看不见的东西,他可以放大无穷倍,将它显像,观察里面的结构和生命运动形态。

  天眼的原理和电视机一样,有显像管,还有屏幕。显像管部位是固定的,都在松果体部位,屏幕部位是可变的,有的在一个部位,有的在两三个部位,也有的人全身到处都是荧光屏。多数人在前额或印堂穴(两眉之间),还有的在手、足、耳、背、胸、腹等,凡是人体闪光的地方都可呈像。

  现代解剖学对松果体进行研究,发现它有一个退化的视网膜,有显像的机能,还有抑制性成熟的机能。这个发现为研究天眼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证实了人类确实有过第三只眼,只不过随着人类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这一部分功能开始减退了。但是人的这种能力并没有完全退化,尤其是在小孩身上。小孩在性成熟之前经常看到成人看不到的东西,就是这个原因。

  天眼功仅仅是能看到,看到了并不一定明白,它只能做出外形的描述,却下不出定义来。

  慧眼:


  慧眼是声闻(阿罗汉)、缘觉(辟支佛)的眼。能看破假相,识得真空,不被境所惑动。见众生尽,灭一异之相,舍离诸着,不受一切法,智慧自灭于内。但慧眼无所分别,不能度众生,故求法眼。慧眼能照见一切可见不可见、有形无形的事物。

  慧眼功分为多眼、析眼、追眼、预眼四种类型。

  (1)多眼是指看事物是立体的,能从四面八方多个方位看。

  (2)析眼是指能分析,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东西,有什么含义。

  (3)追眼是指能追查过去,能够追知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是什么样子,能够知道事情发生的原因。比如一只碗,追查到若干年前,看到的是哪里的一堆泥土;再如给人看病,不仅能看到病情的存在,而且能看到病史,看到以前的来龙去脉。

  (4)预眼是指能预见未来,能把没发生的事情在将来发生时的情况看到,或者把最终的结果拿出来,用功夫还能看到事物的量变过程。

  美国科学家的实验为预眼现象提供了一个依据:一个叶片刚出芽时,他们用红外摄影拍下照片,将叶芽的生物场捕捉下来,然后在这个叶芽长成叶子并开始老化时,将叶片摘下来与原拍摄的照片对照,发现成叶与叶芽生物场的尺寸、形状完全吻合。于是他们得出结论,任何事物在它诞生的那一天,其超前信号便已出现,而且最终结果也已展现了。

  展现的方式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一步地让人们看到它的实在形态。预眼功也是这样,当一件事情决定并开始去做的时候,有功能的人可以沿着时间坐标轴,把这件事在那个横断面上的超前信号捕捉回来,经过自身体内生物计算机的处理(超光速),以屏幕成像或突然感觉两种形式展现出事情的结果。追眼功则方向相反,捕捉的是过去事物的存留信息。

  世界的构成是多维的,我们常人处理问题、思考问题习惯于局限在三维空间里;科学家借助于科学仪器可把人的认识能力延伸到更高维度;宗教圣人佛陀能凭借超越理性的神通智慧直观到三千大千世界以外的全维时空。如果我们站在高维空间来探讨问题的原因结果,就会发现人类可以把已经发生的事情追回来,把即将发生的事情捕捉回来。

  其根本原因就是任何事物都沿着时间这个坐标轴向前发展,人可通过特异功能的超光速性进入时间隧道,向前或向后看,进入未来或回到过去。时空的相对性已被科学的发展所证明,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明时空的特性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当物体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时,物体沿运动方向的空间长度会缩短,物体内部变化过程的时间持续性就会延长。如果速度等于光速时,空间会消失,时间会静止;超光速时,粒子转化为波,时间可以倒流,于是人就可以返老还童、回到过去。外星人的飞碟就会超光度飞行,所以可以随时隐形。

  法眼:


  法眼是菩萨(初地以上)的眼。能彻了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法门,广行中道实相义。令此人行此法,得此道,知一切众生各各方便门,令得道证(意思是知道某人修什么法门能够成就,就以什么法门度他)。然不能遍知度众生方便道,故求佛眼。法眼能照见一切法的真如理,真如即真相本来如此或真实不虚、如常不变,是法界相性真实如此的本来面目。

  法眼功就是能够改变物体的时空位置,使物体扭曲变形或改变事态的结果,或者能够复制一个新的物体。法眼也可分为几个层次。

  (1)小搬运。使小物体位移,还可以止雨或把树叶从树上搬下来、送回去等。

  (2)中搬运。包括呼风唤雨,定身等。

  (3)大搬运。可移山换景,使物体烧焦,使动物心脏停止跳动,腾空等。

  (4)遁术、穿墙、意火、意水、形变、起死回生、返老还童、意念嫁接、复制功能等都可以归到法眼层次。

  法眼功为有功能尽量不用或少用者才可达到。达到法眼功,即用眼睛一看,那个事物就被纠正了。它是高能量的视觉,能在看的同时解决一些问题,如能把一根钢丝看断,能把撕碎的树叶复原等,搬运术的方法是看着看着,事物就变了,搬运功能就出现了。不过法眼功要在看时才能佛眼:是如来的眼。有了佛眼便兼有前面的四种眼。宇宙万有,覆障虽密,佛眼无不见知。在凡人为极远、幽暗、疑、微细或甚深者,在佛眼是至近、显明、决定、粗、甚浅。

  佛眼无事不闻,无事不见,无事不知,无事为难,无所思惟,一切法中,佛眼常照。佛眼能照见一切有情所种的善根,能见到一切法非空非有、不可思议的道理。佛眼不用看,只要从某个地方一过,就能自然而然地纠正应该纠正的事物,礼仪圆明。佛能根据自己的神通智慧随机说法,并诚恳地指出人人皆有佛性,任何人只要按照佛教的方法,进行不懈的修炼,最终都能成佛,达到一种和所有佛一样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不生不死、永住快乐的涅盘境界。

  佛眼:


  佛眼功是各种神通或功能中的最高层次和终极境界,佛佛道同,没有再超过佛的了,凡是说超过佛的,都是骗人的大妄语。佛眼功的层次大致有三点。

  (1)能够改变他人的人生观,改变他人的人生追求,把他由此岸引向彼岸,使他由原来的浑浑噩噩的芸芸众生变成一个大彻大悟的人——佛,这叫普度众生。

  (2)可以使没有功能的人出功能,有小功能的人出大功能,有单一类型功能的人出多种类型的功能。

  (3)自身的气质与常人不同,凡是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被他的内在气质所折服,几乎没有人能逃掉,像一个非常大的磁场,把别人都吸引过来。成佛的人身上的辉光七彩缤纷,凡是能看到的人都能同时受益,这叫佛光普照。

六通是什么?


  神足通:


  神足通,指随意变现,身能飞行于山海,一切动作皆无障碍。有了神足通的人,凡是都能随心所欲,诸如钻天入地、移山倒海、撒豆成兵、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等都不成问题。又叫如意足通,即得如意自在之神通力。有三种如意:

  1、能到,包括:身能飞行,如鸟之无碍;移远令近,不往而到;此没彼出;一念能至。

  2、转变,即大能作小,以小作大;以一变多,以多变一,种种诸物皆能转变。外道之转变至极不过七日,诸佛及弟子之转变久近自在。

  3、圣如意,即能观六尘之不可爱不净之物为净,观可爱清净之物为不净。此圣如意之法唯佛独有。

  天眼通:


  天眼通,指自在照见世间一切远近之形色,及六道众生苦乐之相。能看见众生的生死去向。

  天耳通:


  天耳通,指自在听闻世间种种音声,及六道众生一切苦乐言语。能听到常人听不到的声音。

  他心通:


  他心通,指自在得知六道众生心中所想之事。能知道对方的心理动态与变化。

  宿命通:


  宿命通,指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乃至百千万世之宿命,亦能得知六道众生之宿命。天眼通能知未来生死,宿命通则知过去生死,有了天眼通与宿命通,便可知道过去与未来了。能知道社会的推移,事物的变迁,未卜先知。

  漏尽通:


  漏尽通能断一切烦恼,自主其心。漏是烦恼的别名,贪欲、瞋(chēn)恨、愚痴等烦恼断尽称漏尽。烦恼即三界之见思惑,谓断尽见思惑,不受三界生死而得解脱。以上五通俱全后,明心见性,断除烦恼业障,觉悟圆满,得无漏智慧。具备了前五通还不能跳出生死轮回,死后还要转生,只有证得了漏尽通,才能超越生死轮回,进入涅盘境界。漏尽通只有按照佛教方法修行才能获得,其它外道法门都无法达到此境界。

  据《俱舍论》卷二十七所载,以上六通,前五者异生凡夫亦得之,但第六通之漏尽通,唯圣者能得。关于六通之次第(程序),《大智度论》卷二十八载:如禅经中说,先得天眼,见众生而不闻其声,故求天耳通。既得天眼天耳,见知众生身形音声,而不解语言种种忧喜苦乐之辞,故求辞无碍智。但知其辞而不知其心,故求知他心智。知其心已,未知本所从来,故求宿命通。既知所来,欲治其心病故,求漏尽通。得具足五通已,不能变化,故所度未广,不能降化邪见、大福德人,是故求如意神通。应如是次第,何以故,先求如意神通?答曰:众生粗者多细者少,是故先以如意神通。如意神通能兼粗细度人多故,是以先说。

五眼和六通的关系


  天眼通、天耳通可归到天眼层次,他心通、宿命通可归到慧眼层次,神足通归法眼,漏尽通归佛眼。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由于神通是修行到了一定境界层次之后自然就有的,尤其是成佛之后即具足一切不可思议神通。所以佛教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以获得神通为目的的修行,因为这不但与佛法的真正目标相违背,也更容易走火入魔,还因为外道也有各种神通,从而使佛法流于游戏或为他教所夺,最终与解脱道背道而驰。



整理;真像寺

RECENT POSTS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冒雪向雁门关而去

德清招待胡顺庵的,是他平常所用的极为简单的饭菜。平时吃惯大鱼大肉的兵备大人的肠胃,此时以燕麦、野茶来调和一下,倒也是可以一去油腥。所以,胡兵备觉得十分新鲜、清爽。胡顺庵...
2025-01-19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冒雪向雁门关而去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东林寺文宣部 法华一部,佛事百八。四重料拣利愚黠,万善作警察。普期超拔,往生极乐刹。视诸众生皆是佛,只顾救生忘国宪。赴市心乐颜不变,蒙...
2025-01-19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一日禅:交友应带侠气

人不能没有朋友,与朋友交往要带一点侠义之气。虽然不一定要做到为朋友两勒插刀、毁家输难,至少能偶而吃一点亏,让朋友多得一些利益,或是多担当一些责任,都不要太介意。如果对朋友...
2025-01-19
一日禅:交友应带侠气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聚与散都有缘分

德清上少室山、拜初祖、历游洛阳、伏牛山,最后至五台居留、开悟的日子里,他并不知道少年时代的好朋友雪浪,正在到处追随他的足迹。因为德清在五台山清苦的生活和雪浪沿途的艰辛...
2025-01-18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聚与散都有缘分

狗身五百世,一朝遇佛缘: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舍卫国,佛法的光辉普照大地,佛陀在此驻锡,引领众生走向解脱之路。彼时,尊者舍利弗秉持着慈悲济世的宏愿,昼夜不停地以天眼洞察世间,寻觅那些与佛法有缘、应当被度...
2025-01-18
狗身五百世,一朝遇佛缘: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一天夜里,梦到了文殊菩萨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德清天天读经,时时与自己所悟境界相对照,时间长了,连做梦也在参佛道。德清所梦到的文殊菩萨在金刚窟大般若寺中,倚卧状上,妙峰法师在左首待候,德清即上前参拜,并...
2025-01-17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一天夜里,梦到了文殊菩萨

你知道人生四宝吗?

安心入梦乡,如舟泊静港,悠然自得;快乐品佳肴,似蜂采甜香,满心欢畅;欢喜展笑颜,犹花绽春日,明媚生光;健康行世事,若树沐朝阳,茁壮成长。此四者,乃人生之瑰宝,熠熠生辉,照亮前行之路。...
2025-01-16
你知道人生四宝吗?

一日禅:对治焦虑

人为何会陷入焦虑的漩涡?皆因那心中所求与手头所拥,宛如天平两端,难以平衡。才华似流星划过夜空,璀璨却短暂,难以承载那浩瀚如海的野心;存款犹如沙滩上的城堡,面对风险之潮,轻易便被...
2025-01-16
一日禅:对治焦虑

人一定要看清自己

观人易如反掌,尤其是那些瑕疵与不足,在旁观的视角下似乎昭然若揭。然而,反观自我,却仿佛雾里看花,难上加难。我们所见的他人,不过是心灵镜像中的投射,是主观认知的剪影。 将过多的...
2025-01-16
人一定要看清自己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傲气”的小僧

西元一五七四年,德清二十九岁,他先上燕京西面的香山游。在这里经过汪伯玉、汪仲淹兄弟的介绍,他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像王凤州、王麟州兄弟以及南海欧桢伯等许多名士。大家对这个年...
2025-01-16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傲气”的小僧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