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谈打坐姿势之一:七支坐法
儒、佛、道三家的静坐姿势,历来相传有96种之多,其中当然包括几种卧睡的姿势与方法。通常所用的姿势,如佛门中的各个宗派,修习禅定的方法,大多采用七支坐法,又简称它为跏趺坐,俗名盘足坐法。
宋以后的儒家--理学家们,由于大程夫子--程颢(明道),变更佛、道两家修炼静坐的心法,因袭禅宗大师修习禅定的工夫,著作《定性书》一文,主张在“静”中涵养性理的端倪开始。他的老弟二程夫子--程颐(伊川),又加上《主敬“为其陪衬,从此儒门也主张静坐。但是他们所取的静坐姿势,便是(píng)常的正襟危坐,所谓端容正坐便是。至于道家,有时即用佛家的七支坐法与卧姿,有时又穿插许多不同的形态,配合生理的需要与炼气修脉的作用。大体说来,儒、佛、道三家的静坐姿态,并不外于此法。
七支坐法的形式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肢体的七种要点:
(一) 双足跏趺(双盘足)。
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刚坐。开始习坐,单盘也不可能时,也可以把两腿交叉架住。(单盘:既右腿盘起抵至左腿大腿根部、脚心可朝天被左腿压住;左脚盘在右腿的上边,脚心朝天、抵右大腿的根部;若是双盘,就要再把右脚搬起交叉盘在左腿的上边,抵大腿根;双脚脚心都要向天;)
(二) 脊梁直竖。
使背脊每个骨节,犹如算盘子的迭竖。但身体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过拘泥直竖,更不可以过分用力。
(三) 左右两手圜结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píng)放在胯骨部分。
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píng)放在左掌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这在佛家,便叫做”结手印“,这种手势,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
(四) 左右两肩稍微张开(两肩应舒张但不挺胸。),使其(píng)整适度为止,不可以沉肩(郭-耳+单)背。
2、4项做好了,则可以达到“松胸实腹”的效果,便于达到心静气沉。
(五) 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
前颚内收(不是低头),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
(六) 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象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
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如(píng)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静坐之初,先行闭目为佳。)
(七) 舌头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
(舌头的前半部轻舔上腭(不是以舌尖用力抵上腭)。
具体窍门是:把舌后部的空气排尽,咽喉部放松,舌稍后缩即自然成,不必用力去“抵”。嘴唇轻闭,嘴部肌肉自然放松,上下牙不要相咬,稍留一缝隙。)
附带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 凡在静坐的时候,必须使脑神经以及全身神经与肌肉放松,绝对不可有紧张状态。最好是微带笑容,因为人在笑时,神经自然会全部放松。
(二) 初学静坐者,不可以吃过饭就打坐,以免妨碍消化。同时也不能在肚子饿时打坐,以免分散心神。
(三) 静坐时空气必须流通,但是不能让风直接吹到身上。
(四) 静坐时光线不能太暗,否则容易昏沉;光线也不能太强,否则容易紧张。
(五) 气候凉冷的时候,要把两膝和后脑包裹暖和,即使热天打坐,亦不可使膝盖裸露。
(六) 初学静坐不要勉强坐太久,以时间短、次数多为原则。
(七) 初习静坐时多半无法双盘,则以单盘为宜。单盘时臀部必须加坐垫,坐垫的高矮依各人身体状况而定,总以舒适为原则,如果坐垫太高或太矮,都会使神经紧张。至于坐垫的软硬程度也必须适中,否则引起身体的不适,则影响静坐的心情和效果。
说明1:
(一) 两腿双盘的跏趺坐为最正规的七支坐法。
(二) 跏趺坐也要加坐垫,除非气脉全通,才可以不垫。
(三) 初学静坐多半无法双盘,则酌情采用以下各图所示的其他坐姿。
说明2:
(一) 坐垫约两、三寸。随各人舒适度自作调整。
(二) 初习静坐无法两腿双盘,则采用单盘。随各人生理状况,自由选取金刚坐(右脚在上。录入者注)或如意坐。(左脚在上。录入者注)
(三) 如果无法单盘,或者单盘坐到腿麻,想继续用功,则可改用下列任何一种姿势。
说明3:
(一) 正襟危坐为历来儒家所惯用的静坐姿势。
(二) 吉祥卧为佛家所主张的睡姿。孕妇如果单盘对腹部造成压力,可改用吉祥卧,或任意选取对自己较为舒适的坐姿。有关七支坐法的传说根据佛经上的记载,这种七支坐法,早已失传,后来有五百罗汉,修持多年,始终不能入定。
虽然知道从远古以来,便有这种静坐入定的坐姿,但始终不得要领。有一次,在雪山深处,他们发现一群猴子,利用这种方法坐禅,他们照样学习,便由此证道而得阿罗汉果。这个神话似的传说,无法加以考证。总之,它是合于生物天然的法则,那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这种姿势,大体来说,很像胎儿在母胎中的静姿,安详而宁谧。叉手盘坐与健康的效果人体的神经系统,大体说来,都以脊椎为中心,左右交叉分布,随着意识的支配而发散为肢体感官的动作。犹如树木的枝条,依据它的中心树干,向外分散而至于枯落。
七支坐姿将手足加以盘曲,可使左右气血交太散发而归于原始整体的圆极,等于说:采取这种姿态,可使左(阳)右(阴)的人体电能,自身互相交流,即可减少散发的作用,又可自相调剂而恢复体能的原动。七支的坐姿,因为双足盘曲,两手交太,使四肢活动静止,便可减轻心脏的负担,所以静止的时间愈久,对于恢复心脏功能的功效愈大。关于头脑的健康功效七支坐法的静姿,必须将头顶端正,大脑稍微靠后,以使脑下垂体不受压迫而恢复正常。因此脑下垂体内分泌的均衡活动便影响淋巴腺、甲状腺,而至于肾上腺等恢复健康的作用。
其次,下颚稍微向后收压,可使左右两大动脉管输送血液到脑部去的工作缓慢,可以减轻脑神经的紧张与思虑,对于血压有恢复正常的功效。其他有关间脑和眼、耳、口鼻等的细节,在此不尽详说。盘足曲膝与健康有些人怀疑,盘足静坐,不但对人体的健康有碍,甚至,反而因两足的血管被压迫而致病,所以静坐久了,便有酸麻的现象。这是误解。
其实,人体的健康,与腿和足有极大的关系。中国古代的道家医理,认为”精从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一个人的健康长寿,与两腿双足有绝对的关系。所以婴儿与小孩的活动都在两足。一过中年,腰部以下和足腿就渐感无力,喜欢迭足或跷足而坐。人的衰老与死亡,也多是从足腿开始而逐渐至于躯干与头部。盘足曲膝静坐,感觉足腿的酸麻,正是说明足腿的神经与血脉并不通畅,证明你的健康已有潜在的问题。
所以放开足腿,等待酸麻过后,反有从未经验过的快感。如果持之有恒,能坐到足腿的气血流畅,保证足腿而上至于腰背以及全身,会有无比的快感发生,反不愿意下座而松散双腿了。其次,必须了解人体犹如植物一样。一棵树木,盘根曲折在泥土之下,得到日光、空气、水,以及土壤的营养,才能生长茂盛。人呢?却和植物颠倒相反,他的根在头部,他的土壤就是虚空。人体的两足,好像人参的枝叉,所以把两足盘曲起来,等于把一株人参或松枝卷曲成结,使它的生发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归根本而培养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壮。所以盘足曲膝,不但无妨人体的健康,而且从适当的练习开始,对于健康长寿,是绝对有利而无害的。
整理:真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