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渡人:七种断烦恼法

时间:2023-06-17

一、见断:由正知见的建立来断烦恼。遇到善友,听闻正法,思惟实践正法,如实知苦果、苦因、苦灭、苦灭的道法,而断除、我见、疑佛法僧三宝、受持不能达到解脱的戒律与道法,也除去常见(恒常不变的「我」的见解)、断见(偶然、无因果的见解)的疑虑,诸如:我有过去世吗?我无过去世吗?我有来世吗?我无来世吗?


  二、护断:由防护、收摄六根来断烦恼。当六根对六境(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触物、意知法)时,有所防护,以防贪瞋痴出生滋长,如作不净观思惟,不作净观思惟,截断贪染心。


  三、离断:避离险恶环境来断烦恼。避离恶象、恶狗、虎、狼、毒蛇的栖息地;避离险恶的荆棘、深坑、深涧,山岩环境;避离恶友、恶外道、恶邻居、恶居住处。


  四、用断:由受用物品的心态来断烦恼。穿衣不为名利、骄傲、妆扮,只为防蚊虫、风雨、寒热及具惭傀心;饮食不为名利、骄傲、肥悦,只为身体健康无病,以修清净行;使用房舍、被褥不为名利、骄傲、装饰,只为疲倦得休息及静坐之用;服用汤药不为名利、骄傲、肥悦,只为除病恼,保命根。


  五、忍断:由忍受苦楚来断烦恼,精进于断恶法,修善法,难免有恶境磨练,如饥渴、寒热、蚊蝇、蚤虱、风日所逼,恶声、捶杖、拳头所辱,乃至身遇重病极为苦痛,皆应忍受。


  六、除断:由除遣来断烦恼。除去欲念、瞋念、害念,使忧恼不生。


  七、修习断:由修习七种觉悟的成分来断烦恼。修习念念分明的觉知,及修习决择善恶法、精进、喜悦、轻安、安定、(píng)衡的觉知,依远离、无欲、灭尽烦恼,来达到涅盘解脱。



整理:真像寺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