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你觉悟了吗?

时间:2023-06-18

出离心对佛教的修行者很重要。

  有出离轮回的决心,修行才能有所成就;没有出离心,所学得的佛法只能成为世间法。所以,听闻佛法时我们应当如是思维:我真的是为了脱离轮回、成就佛果而来闻思佛法的。

  除了赞叹自己有如此殊胜的因缘外,更要知道这是由于无始以来自己所累积的善报成熟之故。

  我们是大乘佛教徒,尤其现在又有机缘学习金刚乘,所以每次听闻佛法之前,必须发愿将所学到的点点滴滴悉数纳为自己修行成就的来源。要有“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所有众生都能脱离苦恼、究竟成佛而来听闻佛法”的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若能在听闻佛法时生起菩提心,那么,无论是否能透彻地了解所听闻的内容,这一切都将成为无量的功德。在功德圆满后,记得回向给众生,这便是法布施。如此一来,此功德也将成为以菩提心所累积的无边福报。

  同样,诵经、持咒、绕寺、绕塔等等修行之前,绝对不能忘记自己的菩提心。

  佛法广大深奥,佛陀的智慧与慈悲也是无量无边,能依循佛陀的教导而学习是我们的福报。

  谈到“为何要学佛”,首先要知道佛到底是谁。“佛陀”是印度语Buddha的译音,用中文解释,意思是“觉悟者”,而就原文的蕴义来说有两层含义——“觉醒”和“遍满”。所以,“佛陀”可以解释为“遍知一切的大觉悟者”。

  为何有所谓的“觉”?

  无始以来,因为无明而产生的贪、嗔、痴、嫉妒、傲慢的烦恼障,以及执著三种分别识,或称为三轮的所知障,将我们心的本性完全遮住了,使我们陷于轮回受苦而不自知。

  烦恼障使我们无法脱离轮回,所知障让我们无法遍知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好似天空中的乌云,遮住了如太阳般的内在佛性。

  当佛性被遮住时,原本具备的真智便无法展现它的能力,本具的慈悲及智慧无法如实地显现出来。

  通过学习佛法,发觉原来是这两种障碍锁住了我们的心,因此我们就逐渐地学会观察与分析。

  我们的思维和情绪,大部分是通过眼耳鼻舌身而产生,真正的主导者是“意”。换言之,主意识通过眼耳鼻舌身,产生色声香味触的对境。

  因为主意识已经习惯于它所确立的好坏之别,所以看到悦意的对境时我们会产生欢喜之心,看到不悦意的对境时我们会排斥。

  我们的五根看到外境产生五识,最后由“意”产生二元对立;因为意识执著于二元对立,便产生了种种的痛苦与烦恼。

  以六道当中的人来说,很多时候我们心的本性被无明所遮;因为无明的存在,使我们不了解如何取舍善恶,往往就形成了实际作为与想要得到快乐的愿望背道而驰。

  我们认为可以带来福报、可以成就,或是让我们拥有智慧的思想和行为,很多时候反而带给我们痛苦。

  当有一天我们明白所有一切的分别,只是因为意识执著而产生外境有好坏对错的差别,其实在五根上并无所谓好与不好的差别时,执著便开始破除了。

  渐渐地,如同强风可以带走乌云一般,障蔽我们佛性的云层会越来越薄,到最后只剩下对三轮执著的所知障,直到我们明白三轮也不是实有存在而是空性时,云层完全消散,如太阳般的本觉光明就会露出来。那时候,我们就是从无明中“觉悟”的“觉”者。

  在增长智慧以达遍知一切的过程中,第一步是理解所有一切有为法皆为空性,也就是破万物实有的常边,这也是最难的一环。

  从破“执著有的常边”而落入“执著无的断边”也不是究竟的空性,还要破“执著无的断边”。

  究竟的空正见,是超越“有”“无”“有无皆是”“有无皆不是”,超越“存在”“不存在”“不存在的存在”“不存在的不存在”这四边,这是超越语言、思维所能表达的境界。以这样的方式理解空性,称为“破四边,入中道”。

  而密法在以中观破四边而证悟空性后,不只停留在空的境界,而是“明”“空”无别。

  “明”是将“空”以游戏虚幻的方式安立在一切显相之上。世尊之子罗睺罗说:“无言语、思维,般若度;无生、无灭,如虚空之本质;各自证智慧之所行,顶礼三世诸佛母。”

  对尚未证悟空性的人来说,所谓的“中观”,在世俗谛上是以如梦如幻、没有实体的方式来理解。

  但是,在胜义谛上,它超越言语、思维所能表达;虽然没有生灭,却是在以智慧破除执著后而可以各自证悟的道理。

  这就是“三世诸佛之母”的般若。

  佛觉悟了法性,但对于空的境界不只是住于空的觉受上,还有色身存在;也就是说,除了自利的法身之外,利他的报身和化身也以游戏的方式同时显现。这些显现都是为了调伏和利益没有理解究竟法性的众生,因为慈悲他们,所以佛陀将胜义以世俗的显现来度众生。

  如同释迦牟尼佛,为利益广大有情众生,仍然应化示现于世间。这就是具遍知一切智慧和广大慈悲的佛,所以我们要增长慈悲与智慧,就要学习佛陀。

  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也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等我们能真正体会到这些话时,或许也能有所悟。

RECENT POSTS

佛手柑的寓意和象征,你知道吗?

佛手柑,这一自然界的瑰宝,以其独特的果实形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寓意丰富、象征深远的象征。其果实形状犹如一只张开的佛手,细腻而生动,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温馨与包容,寓意着...
2024-11-25
佛手柑的寓意和象征,你知道吗?

一日禅:禅在哪里?

禅在哪里?禅不在书本上,不在禅堂里,不在深山古寺中。禅,就在我们每个人起心动念的当下。...
2024-11-25
一日禅:禅在哪里?

一日禅:学会包容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一定要记住,恨别人,痛苦的永远是自己!...
2024-11-22
一日禅:学会包容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忆佛就是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慈悲,忆念佛的光明,忆念佛的神通,忆念佛对我拯救的所有威神力量。讲忆,忆就是回忆,实际上忆里面包含着更深的意思。实际上无量劫以来,阿弥陀佛随形六...
2024-11-20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一日禅:解脱内心

放下世间诸相,解脱自己的心。缘起性空,不必执着,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心更珍贵。...
2024-11-18
一日禅:解脱内心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生命中的一切,我们都无需拒绝,笑着面对,不去埋怨。遇到的人,善待,经历的事,尽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24-11-17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4-11-15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龙门石窟,这一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与旅人驻足。然而,在赞叹其巧夺天工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为何龙门石窟...
2024-11-14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一日禅:何为幸福

口渴的人,有口水喝就是幸福;饥饿的人,有个馒头就是幸福。赤脚的人,有双鞋穿就是幸福;瘫痪的人,能够走路就是幸福。我们常常觉得不快乐,是因为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而一个...
2024-11-14
一日禅:何为幸福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在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众经撰杂譬喻》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当初,波罗奈国中有五百位盲人,他们到处乞食度日。正好有一年闹饥荒,他们乞讨很久都一无所获。他们就聚在一起讨论道...
2024-11-13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