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最后一世:“那位出家的释迦族之子,我应该去见他”
佛陀在象头山随意住了一段时间后,动身前往王舍城,这一次,随行的包括原先那些螺髻苦行沙门,共有上千位比丘。
摩揭陀国的频婆娑罗王说:“看来,那位出家的释迦族之子,沙门乔达摩来到了王舍城,住在杖林园善住灵庙,如今人们称扬乔达摩大师的美名,我应该去见识这般阿罗汉。”
然后,摩揭陀国中有十二万婆罗门与居士,分成十二队,伴随著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拜见佛陀。
国王敬礼后,坐于一旁。
但那十二队婆罗门及居士,有的敬礼后,坐于一旁;有的与佛陀问候寒暄后,坐于一旁;有的双手合十,对世尊致敬后,坐于一旁;有的向世尊报上名字与族姓后,坐于一旁;有的则是一言不发地就坐于一旁。
他们内心纳闷著:“到底是大沙门在优楼频螺迦叶的指导下修梵行,还是优楼频螺迦叶在大沙门的指导之下修梵行呢?”
佛陀觉知他们的念头,便以偈颂对优楼频螺迦叶说:
“优楼频螺居住者,瘦骨嶙峋之老师,汝何所见舍火祭?迦叶我以此相询,汝何故舍火祭法?”
说完,优楼频螺迦叶尊者从座而起,偏袒一肩,顶礼佛陀之足,说道:“世尊是我的导师,我是弟子。”
这十二队摩揭陀国的婆罗门与居士因而心想:“是优楼频螺迦叶在世尊的指导之下修梵行。”
佛陀觉知他们的念头,而为他们次第说法。最后,他们之中有十一队的人获得清净无染的法眼,另外的一队婆罗门与居士则成为虔诚的信徒。
这时,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已超越疑惑,弃除犹豫,获得了不坏的信心。他依佛陀的教法修行,再不依其他因缘。
他对佛陀说:“世尊!当我年幼时,曾立下五个愿望,现在一一实现了。”
当他年幼时,他想:“愿我受灌顶为王”,那是他的第一个愿望,如今它已实现。
第二个愿望是:“愿我此生能值遇一位完全证悟的阿罗汉。”如今它已实现。
第三个愿望是:“愿我能承事供养这位世尊。”如今它已实现。
第四个愿望是:“愿世尊能为我说法。”如今它已实现。
第五个愿望是:“愿我能证悟世尊之法。”如今它也已实现。
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感叹:“妙哉,世尊!您以不同的方法清楚地阐释法……世尊!请把我视为尽形寿追随世尊的弟子,请世尊与众比丘明日接受我请食。”
佛陀默然同意,国王起身敬礼后,右绕而去。
是夜过后,频婆娑罗王已经准备了各式各样的美食,便去通报:“世尊,时间已到,饭食已备。”
这时正是清晨,佛陀着下衣,持钵与大衣,前往王舍城,随行的包括原先那些螺髻苦行沙门,共有上千位比丘。
在前往的路上,诸天之王释提桓因化为一位婆罗门青年,他双手合十,站在佛陀面前。
当人们看到诸天之王释提桓因,便说:“这位年轻的婆罗门如此英挺、俊美、优雅,他是谁呢?”
人们这样说时,释提桓因以偈颂回应他们:
彼为调伏之圣者,清净于世无伦比;
彼为善逝、阿罗汉;我为其一追随者。
佛陀到了频婆娑罗王的住处,在预备好的座位上坐下,诸比丘则环绕而坐。
国王亲手供奉饭食给以佛陀为上首的僧伽,使他们都获得饱足。
当佛陀放下钵后,国王坐于一旁,他心想:“世尊应住于何处,能离城既不甚远,也不太近,有入口、出口,便利前去拜见的人。白天少人至,夜间寂静,不被声音所扰,离群索居,适合独处静默?”
然后他就想到:“我们的竹林园具足这些特点,正适合这个用途,让我把它献给以世尊为上首的僧伽吧!”
于是,他净手后拿出一个金瓶,把竹林园献给佛陀,说道:“世尊,我把竹林园献给以世尊为上首的僧伽。”
佛陀接受了竹林园,然后他说法,以教示、劝导、激励、鼓舞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之后,起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