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一生:每一个特殊之日的夜晚,都要去令人恐畏的地方
在那里,他看到一片令人愉悦、喜爱的大地与树林,一条有着舒适平滑河岸的清澈河流,附近还有一个村落可作为乞食的据点。
在觉悟之前,当佛陀还是个未觉悟的菩萨时,就想过:“住在偏远的密林中令人难以忍受,远离又很难实现,独处令人感到不乐。有人会想,比丘若无定力,在那样的密林中修行肯定会发疯。”
假如一个沙门或婆罗门身、语、意不清淨,在谋生当中贪图他人所有,耽染感官的享乐,像这样的沙门或婆罗门,若住于偏远的密林中,由于自身的那些染污,便会招致不善的怖畏与惊惧。
他没有任何上述的染污,圣者解脱了那些染污,住在森林中的我感到十分自在。
例如去菜神庙、林神庙、树神庙等,这些令人毛发直竖之处。
当他住在那里时,一只鹿向他靠近,一只孔雀碰断了一根树枝,一阵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然后,佛陀想:“现在我生起的,肯定就是怖畏与惊惧吧?”
可佛陀又想:“为何我老期盼着怖畏与惊惧呢?当它们出现时,为何我不去克服它们,同时保持当时的姿势呢?”
当站立而感到怖畏与惊惧时,佛陀便不行走,不坐下,也不躺卧,直到克服它们。
当躺卧而感到怖畏与惊惧时,佛陀便不行走,不站立,也不坐下,直到克服它们。
就这样,佛陀心中自然想起三个从未听闻过的比喻。
一,比如有一块浸在水里湿润的生木,有人拿着一个取火木钻走来,想生火,想取暖。那此人是否会用木钻去磨擦那块浸水而湿润的生木,生火并取暖呢?
同样地,一个沙门或婆罗门,当他尚未舍弃乃至平息对感官欲望的贪欲、喜好、热爱、渴求与痴迷,那么,不论他是否经历痛苦的、折磨的与刺穿的感受,在任何一个情况下,他都不能获得智、见与无上正觉。
这是佛陀从未听闻过,第一个在心中自然生起的比喻。
二,比如有一块离于水而置于干地的湿润生木,有人拿着一个取火木钻走来,想生火,想取暖。那此人是否会用木钻,去磨擦那块离于水而置于干地的湿润生木,生火并取暖呢?
同样地,一个沙门或婆罗门,当他尚未平息对感官欲望的贪欲、喜好、热爱、渴求与痴迷,那么,不论他是否经历痛苦的、折磨的与刺穿的感受,在任何一个情况下,他都不能获得智、见与无上正觉。
这是佛陀从未听闻过,第二个在心中自然生起的比喻。
三,然后,再次假设,有一块离于水而置于干地的干燥枯木,有人拿着一个取火木钻走来,想生火,想取暖。那此人是否会用木钻,去磨擦那干燥的枯木,生火并取暖呢?
会的,因为那是块干燥的枯木,且又离于水而置于干地上。
这是佛陀从未听闻过,第三个在心中自然生起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