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问“物象与精见之间有什么?”佛陀说“有第二个文殊吗?”
在祇陀林中,文殊师利菩萨从座位起来,顶礼佛的双足,合掌向佛礼拜。
然后对佛陀说: “世尊,在物象与精见中间,为什么没有‘是’与‘非是’的区别?”
佛陀说:“文殊,我现在问你,在你之外另立一位文殊,他是文殊?或者不是文殊?”
文殊菩萨回答:“如此,世尊!我是真文殊,没有另外的文殊。因为如果另外有一位文殊,那么应该有两位文殊。然而今日既有一位真文殊,就不是无文殊,于中确实没有是、不是两种相状。”
佛陀说:“此见性妙明,而与一切物象一样,都是如此。”
见性与物象,本来都是同一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由于最初一念不觉,致使由真起妄,才产生万象杂陈的境相,以及能见能闻等业识。
譬如第二月,谁是月?谁又是非月?月亮只有一个,其中自然没有是月与非月之分。
因此,观察到的见以及尘境的种种现象,都是妄想,不能从中分出‘是’与‘非是’。只要觉知此清净的妙觉真体,就能认识到一切可指陈的东西都是空花而已。
阿难对佛说:“世尊,您也曾在楞伽山为大慧菩萨等宣讲这些义理,那些外道等常说自然,认为世间的一切,内而众生的心性,外而山河大地等自然物,因此,您宣说因缘义破斥他们。”
“我现今观此觉性,也是自然而非生非灭的,远离一切虚妄颠倒,这似乎不是因缘,而与外道所说的自然相似,您为什么要这样开示呢?”
佛陀告诉阿难:“我现今如此方便开示,将最真实的真理告诉给你,你却仍然未能领悟,反而认为其与自然观点相同。”
其实佛陀的意思是,如果见性属于自然,当然应该甄别明白,一定要有自然之体存在。姑且观察一下妙明之见中,究竟是以什么作为自体的。
此见性是以“明”为自体的,还是以“暗”为自体的?
是以“空”为自体的,还是以“塞”为自体的?
如果以“明”为自体,应该见不到“暗”;如果是以“空”为自体,应该见不到“塞”。
如此乃至以诸暗等相状为自体,那么在“明”时,见性应该断绝灭除,凭借什么见到“明”呢?
阿难又说:“这样看来,这妙明的见性一定不是自然的,我现今又认为此见性应该从因缘而生,但我心中仍有未明白的地方,此见性为什么合于因缘性?”
佛陀说:“你说到因缘,我又问你,你现在因为有见,见性方才能够显现在眼前,此见是因为有‘明’才有的,还是因为有‘暗’才有的?是因为有‘空’才有的,还是因为有"塞,才有的?”
因为如果是因为有“明”才有的,应该看不到"暗;如果因为有“暗”才有的,应该看不到“明”。
如此类推,以“空”、“塞”,为原因的情况,等同于“明”、“暗”。
还有,如果以“塞”为条件产生见,应该看不到“空”。如此类推,以“明”、“暗”为条件等同于“空”、“塞”。
所以,这精觉妙明的见性,既不属于因缘,也不是自然而有,但也不能说不是自然,它本来就没有非与不非,也没有是与非是的问题。它远离一切相,又融摄一切法。
佛陀对阿难说:“为什么在此问题上劳虑,用世间戏论名相而去分别它呢?譬如以手掌去抓摩虚空,只是自取疲劳,虚空怎么能够让你执捉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