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递的智慧:佛经传入中国之后,译经的四个阶段
时间:2023-06-20
在公元前2年前后,佛经传入中国。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佛经开始在中国翻译流传,佛经的翻译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东汉,草创时代
我国大约在东汉桓帝年间,开始了大规模的佛经翻译。
据东晋高僧道安《综理众经目录》的记载,西域安息国来华的僧人安世高,译经三十五部四十一卷,其中有二十二部二十六卷流传到今天。月氏人支娄迦谶,译经十四部二十七卷。
两人所译,大小乘佛经均有。
最早的汉译佛典《四十二章经》,就是在这时产生的。
这个时期,大多数译经僧来自于西域的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他们带来的佛经由当地的方言俗语写成,经典长短不一,大小乘均有。
第二个阶段:东晋,官译时代
从东晋至隋代,佛经大量传入中国。
这个时期的佛经翻译得到了各个方面的支持,私译转为官译。
比如,姚秦时代就在长安组织官方译场。中国僧人去西天取经的人数,也有所增加,佛经的版本也丰富起来,这便于译本的相互校勘,译经更为系统。
在南北朝时期,佛经的“阿毗昙”大量涌入。“阿毗昙”译为“论”,这是解说和论证佛经义理的一种体裁,与“经”相比,“论”重在阐发佛经义理,因而更能吸引那些循文求义的知识僧侣。
第三个阶段:唐代,全盛时期
唐代被称为译经史的“全盛时期"。
印度的佛经几乎全面、系统地得到翻译,由官方组织的译场,规模更加宏大、组织更加完备。
此时,中国形成了自己的教派团体,包括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禅宗、净土宗和密宗,各派有各自的判教经典和注疏,汉文佛经的数量大大增加。
第四个阶段:宋以后,刻本时代
宋朝以后,佛经翻译逐渐减少。
但由于雕版印刷技术的广泛应用,佛经的流传速度加快。官方组织刊雕了中国第一本刻本佛教大藏经《开宝藏》,与过去写本时代的一部大藏经相比,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